由於武文彬行動迅速,沒給對方留下太多準備時間。
這場激烈的戰鬥看似陷入僵局,但實際上,武文彬一方仍然占據上風。
畢竟人數擺在這,還有就是有心算無心之下,守城的士兵還都沒有全部到位。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士兵成功跨越了護城河,抵達城牆下方。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武文彬一方的充分準備和充足的工程器具供應。
其中一些攻城器具是根據武文彬的參考建議製造的,而範仲淹則召集了眾多技藝高超的工匠共同完成這些器械。
當攻城車緩慢駛來時,巨大的木槌一次次重重地撞擊著城門,發出沉悶的巨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城牆上的士兵們不斷向下傾倒滾燙的熱油和沉重的滾木,試圖阻止攻城車的靠近。
然而,城下的士兵們並沒有退縮,他們用盾牌保護自己,繼續向前推進。
與此同時,城牆上的弓箭手也在不停地射箭,試圖擊退敵人。
戰場上到處都是火光和濃煙,喊叫聲和慘呼聲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硝煙和血腥的味道。
在這場殘酷的攻城戰中,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地戰鬥,為了自己的陣營付出最後的力量。
武文彬目睹著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感慨。
他意識到,古代的戰爭往往是通過人命的堆積來取得勝利的。
冷兵器時代的戰鬥異常激烈,每一次衝鋒都伴隨著無數人的犧牲。
在這個充滿悲壯和慘烈的曆史畫卷中,人們不得不麵對生死抉擇,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勇殺敵。
武文彬深刻體會到,戰爭帶來的不僅是死亡和破壞,更是對人性的考驗。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需要勇氣和智慧,才能在生存與死亡之間找到平衡。
同時,他也明白了戰爭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隻有經曆過戰爭的洗禮,人們才會珍惜和平,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這一些想法都是在電光石火之間在武文彬的腦海中閃現而過。
看著己方陣亡的士兵越來越多,武文彬冷峻的臉上滿是嚴肅,隨即大手一揮,喝道
“井闌、渡濠、投石車、巨弩車、衝車全都給我拉出來!”
原本武文彬剛才的進攻也隻是試探鄭州城一番,看下對方的守城強度如何。
沒想到這鄭州城的器械儲備還挺多的,這麼下去己方的損失會越來越多。
武文彬並不是什麼愛民如子的人,但自己麾下的士兵的性命,他還是比較珍惜的。
眼看現在鄭州城抵抗比較頑強,武文彬便不準備再試探什麼了,直接所有手段齊上,既能減少戰損,還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拿下鄭州城。
隨著武文彬的話音落下,一輛輛帶著大輪子的各種戰車就被數千士兵們從後麵推了出來。
這些戰車有高約十丈的井闌,可以讓士兵站在上麵向城內射箭;
還有專門用來渡河的渡濠,這種渡濠可以迅速鋪設到護城河上,形成臨時橋梁;
另外還有投石車和巨弩車等遠程攻擊武器,以及衝車這樣的攻堅利器。
這些戰車一出現,立刻引起了周圍士兵們的歡呼。
他們知道,這些武器將大大增強他們攻城的力量,讓他們能夠更快地攻破鄭州城的防線。
在武文彬的指揮下,這些戰車迅速被推向前線,並開始展開攻擊。
投石車和巨弩車不斷發射出巨大的石塊和箭矢,砸向城牆和城內的敵軍。
井闌上的士兵則用弓箭向城內射擊,壓製敵軍的防禦。
而衝車則在盾牌兵的掩護下,衝向城門,試圖撞開城門。
一時間,戰場上炮聲隆隆,殺聲震天。
巨石砸在城牆上,濺起無數碎石,仿佛天崩地裂一般。
巨弩射出的箭矢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瞬間穿透敵軍的盾牌和鎧甲,給敵人帶來巨大的傷亡。
鄭州城內的守軍麵對如此強大的攻擊,開始陷入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