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歸土(1 / 2)

“率兵歸王,遐邇一體,中歸其實裏麵可以解字為遠征的將士歸來,王後用神聖的掃帚撣去將士的征塵,歸在《集韻》說歸就是“返還”,回到原來的地方,或去往應去的地方,回到家鄉或物品返還,一個應去的地方叫歸宿。

一開始我不打算按照《說文解字》上來解釋這個字,因為一開始就會讓你從拆字偏旁來解釋,到時候你會更加迷糊。我今天來說的這個字是給你另外一種解釋。《歸藏》《連山易》《周易》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麼一本周易還沒學會,又出來其他幾本,其實這就三本不同的書,你知道我當時為什麼不精通此書,其實易學本來就涉及極廣,一開始讓你撐筏去海中遨遊自然不可能,所以這個就要你自己造下巨艦方能乘風破浪征服海洋。”

凝重的講堂上刑珩入神聽講,而一旁兩夫妻也是品茗野茶細細陪著,這時刑老附和解釋“正入北雁難歸,和將士歸途是一個道理,如果你師兄當時能夠主修易學如今不必欽天監《南極經士》差多少,如今他們以登天宮,而你也登仙途。為師讓你們學書中學識不是讓你有偉岸功績,高天霸業這些你們站在我肩膀更是幅員遼闊。現在要安安穩穩的做學問就要紮實些,不做好高騖遠想法。”

講台上和下麵刑珩都躬身一禮“老師教導,弟子自當勤勉。”

“水得土製渭之玄,人是先天智慧和後天肉身構成,所以這也涉及《歸藏》《連山》的連續,我們要學習的不隻是書中的學識而是要融會貫通這才到小乘,大乘。這和佛經上本意都是如此。”

刑珩站起問“易學為什麼和佛經相似,三教不同那教義也是差強人意如何融會貫通?”

就好像心比天高,可畢竟世界是自己給他開展所以隻能強調“融會儒釋道教義,成就聖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浩如煙海博學,還需要立教稱主的魄力。而如今的稷下學宮有一位女子聖人而祁連山那邊也有一位老聖人,兩位皆是你的目標。”

成為聖人難道是讀書人的目標,學無止境才能高山仰止。

對於這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僅僅是自己還有白鹿洞書院和老師一一對比過,皆為中等日後進入翰林並沒有問題隻是最怕中途過失,所以這才將這孩子留之長河。

“阿珩這孩子其實和他爹一樣終究會走上那條救贖,可老師你什麼時候回京?”

從看見老師親自耕種田地,駕輕就熟就知道老師真正的安定可又存有疑慮,可刑濂隻是坐在椅子上看日升日落不免感歎

“你先去吧,為師幫你布好後塵。不過你的道場不能再南昌府開始。不是我有袒護之嫌而是你再這原本就有前古國就純在遺民不說,而且這裏三教分流早就雲開霧散,占山屯田早就有彼此利益關係,要不是你師父當時上書清明天下,光明正大後禮部和當地城隍互相協作把各州府衙知府縣城統一清掃神祈廟宇,淫祠廟宇大一清掃後同樣得罪不少靠祖宗福蔭維持官場香火斷了,而且也解放了被所困各地精怪。”

師父當時的這封上書,確實是有恩有怨,甚至當年自己就被安排去南極婆娑州鎮壓那些陰神精怪,結果那一回清風劍直接殺出威名,讓原本宗族林立的山上宗門不得不在自己離開後設立風神殿此後自己也是由風成神契機。

恢弘相通,未與同謀。

蓋龜峰巒嶂所奇,雁蕩所無。此刻同老師登臨龜峰隻覺紅塵萬丈皆送古。

“江上龜峰天下稀,老師真如世人與山所言山龜相伴?”

刑濂遙望棧道蜿蜒縱聲輕語“無山不龜,無石不歸!”

正想入神觀模樣,隻聞達摩洞中鍾聲回蕩。

沒想山寺洪鍾突然成為警鍾大作,萬裏龜峰猛然蘇醒帶著咆哮怒朝天空,一道道天雷直接朝峰頂人轟去——哧啦。

隨之清風禪杖揮去掃蕩天雷,此時這座大陣又開始狂風龍卷呼嘯,四五根風柱接天而來摧枯拉朽無數山龜盡速毀去。

“放肆!”

刑濂祭天而去王相鐧直接衝中間風卷而去,頃刻間風卷變小,而天幕上那座陣台裂了縫隙隻是那副臉孔正驚疑時立刻開啟時間大陣,滄海化桑田這座龜峰好像記住它往日模樣,無數山峰化座幾萬年前也隻是大海中的一座海澤。

無數海底巨獸盡享獵物紛紛湧來,上方無盡海水直接壓製回鴻蒙時代。

“這小妮子怎麼這麼恨你,長河神通都顯現了!”手中每一次迎擊還特別嘲諷眼前弟子的風流債,還真的是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