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寒。
藝術家起個這樣的名字,人家管這叫高雅。可要是個沒上過幾天學的草包,那可就是個笑話了。
徐吹寒就是京城裏邊的一個笑話。
徐吹寒本名不叫徐吹寒,叫徐三。
顧名思義,家裏排行老三。
他是某個犄角旮旯村子裏出來的人,長得還不賴,不知道隨了往上數哪代祖宗的樣貌,跟爹娘都不像。
張嬸子常說三娃有張城裏人的臉,日後指定有出息。
以後的事說不準,有沒有出息尚未可知,反倒是命中帶禍,一樁接著一樁落到徐家。
先是徐三五歲那年跟二哥去山上放羊,羊跑了,二哥去追,從山上滾下去,摔死了。
爹指著鼻子罵他為什麼死的不是你,娘拚命攔著,徐三才沒被打死。
再是七歲那年做飯著了火,半個家快燒沒了。
娘哭啊,眼睛要哭瞎了,爹跟大哥忙活了好幾個月,勉強搭了間屋子出來。
後來連著兩個災年,徐家挺不住了。
恰逢那一年村裏開始有人外出打工,爹交代完家裏的事,背了個縫補丁的破布袋子就帶著徐三進城了。
路上走了好長時間,具體多久徐三也記不清了,反正很久很久。
徐三那時候心裏激動著呢,覺著爹可能不因為二哥那事恨他了,要不然怎麼會帶他去城裏見大世麵。
他第一次走出小山溝,對什麼都好奇,也沒想著會吃不上飯,跟乞丐一樣露宿街頭。
爹把全部錢和糧都留給娘和大哥了。
破布袋子裏甚至連件襖子都沒有。
徐三也是不知道過了多久之後才意識到,爹沒抱著能再回去的念頭。
那個沉默寡言的男人想的是,掙著錢了最好,掙不到,就死外邊。
大哥能頂起家了,過幾年該娶媳婦,徐家不會絕了後。
家裏多張嘴吃飯就多個累贅,爹把九歲的徐三帶出來,本就打算跟小兒子一塊兒下黃泉。
可能命不該絕。
徐三快要餓死的時候,爹找到活了,管飯不給錢那種。
他們住的地方是大通鋪,十來個漢子擠在一起,味兒難聞,但總算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能入睡。
徐三不知道爹需要幹啥活兒,他每天趴在凳子上看垃圾堆上撿來的書,想娘,想哥,想家,等爹回來。
日複一日。
有一天天黑透了爹也沒回來。
以後都沒回來。
他死了。
老板把爹隨便埋了,瞧著徐三哭成了淚人的臉,起了歪心思。
他把徐三賣給了人販子。
人販子有個閨女,跟徐三差不多大,半夜起來偷偷把人放了。
徐三撒丫子就跑。
他不知道家在哪,問也沒人聽說過,他跑跑走走,一路顛沛流離,誤打誤撞碰到個拉貨的叔。
徐三像個沒人要的貨一樣被拉到了京城。
叔好心,卻也窮,給他留了三百塊錢,走了。
回不了家,身上沒錢,興許是命。
於是徐三認了。
他憑著三百塊錢,還有手裏一根破要飯棍子,在這個從來沒有見過的繁華都市紮根落腳。
然後碰見了樓東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