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田裏的阿爹和祖父也弄完手上的秧苗了,陸續走了過來,林溪停下在啃窩窩頭的動作,也給他們先舀好一碗粥來。

林屹山父子倆走過來,林溪就動作小心地將粥遞過去。

“祖父,小心燙。”

林金全小心接過自家乖乖孫女遞過來的碗,心裏暖心極了。

林家人就這樣開啟了春忙第一餐,每個人都慢慢地吸溜著碗裏滾燙的青菜粥,喝一口粥,吃一口窩窩頭或是烙餅,滿足極了。

林溪也在小口小口地喝著粥,她不是很喜歡喝濃稠的粥,一半米一半水對她來說才是口感最好的。

要是青菜肉沫粥就更好了,林溪又在幻想著。

青菜肉末粥做法也很簡單,做好吃的秘訣其實應該是要用砂鍋,受熱均勻。

將米倒進砂鍋裏,等到鍋中的米在翻滾的時候,就將青菜碎倒進去,攪拌後再燜煮會,等到溫度升高快要出鍋的時候,就將已經加了薑沫和蔥薑水的肉沫倒進去。對了肉要切成很細的肉沫,這樣就能讓肉在粥裏經過很短的時間就被煮熟了。

這樣做出來的青菜肉末粥,既有蔬菜的清香味,又有肉香味,並且粥裏的肉沫由於煮的時間很短,又嫩又滑,吃進嘴裏不用怎麼嚼,咕嚕一下就從喉嚨裏滑進去了,口腔裏隻剩下米的清香味和肉的味道。

看著手裏的青菜粥,林溪也隻是再咬一口窩窩頭,噎的不行的時候再喝一口粥將口裏的窩窩頭送進去。

吃了一個窩窩頭和一碗粥之後,林溪就覺得吃飽了。

林溪吃的比較慢,等到林溪吃好了時候林家人大多都吃的差不多了。

林屹山正端起瓦罐看到裏麵還剩下一點,問道大家都不要的時候,林屹山就拿著勺子將瓦罐壁上沾著的粥刮一刮,弄到罐底,最後囫圇幾口喝掉了。

等到都吃好之後,林父先和林屹山夫妻倆先下田去了。

留下林母來給幾個小兒分配上午要做的事情,林芷溪和大弟弟林啟溪都要在田裏插秧,林佑溪和林溪就被安排去搬運秧苗過來。

祖母說完,林芷溪和林啟溪就手腳麻利地下地了,像個做慣了這些活的人一樣。

留下林溪在岸上看著正在彎腰插秧的阿姐,才十二歲的她看起來像是已經做過無數次了,彎腰,插苗,一氣嗬成。

林溪這輩子沒做過這些事,之前幾年她隻是一個坐在田埂樹蔭處休息的小人兒,上輩子做過但是也沒做過幾年。

林溪所在的村子由於特色建築保存的好,再加上的確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就被政府發展為旅遊景區了,村裏的田地由村裏統一規劃,村民隻要與村委會分成就好,再加上村裏的旅遊收入,生活到是比完全種田的時候好過多了。

林溪就是在村裏被發展為旅遊景區前幾年跟著自己奶奶在田裏幹過活,到現在,也有將近十多年了吧。

林母跟著林溪她們一起去秧苗田裏,要先由林母將秧苗全部捆紮好了,接著就是林溪兄妹倆的活了。

林母估著一上午秧苗的數量,弄得差不多了,提著幾捆苗就走了。

林溪和哥哥林佑溪四目相望,看著祖母遠去的背影,隻能慢慢地走到水田裏去拿林母捆好的秧苗。

林溪一趟隻能提得動兩捆,至於他三哥哥,也沒有比她多到哪去,將將四捆,所以一來一回,林溪和哥哥隻能提六捆,而林家在田裏忙活的有六個人,這一上午,簡直要把林溪累死了。

她和哥哥林佑溪兩個馬不停蹄地幫運,田埂上過的人多了,沾上了泥水,滑膩膩的不好走,路還遠,等到林溪和林佑溪好不容易將六捆秧苗拿過來,林家人差不多就把她們上一趟的種完了,像林溪祖父祖母種了幾十年的地,速度更快,甚至可以坐在田埂上休息等她們送秧苗來。

於是林溪和林佑溪新送來的,一人一捆,又沒了,林溪和哥哥又接著去秧苗田裏,循環反複,一上午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