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無盡的黑夜中,被閃電撕開一道裂口,從裂口處散發出的光芒,短暫的照亮著整個漆黑的夜空,
樹木被狂風吹得不停的搖擺,連成一片,
就像是大地上伸出的觸手,麵對暴雨在不停的咆哮;
一處峽穀內,
廖凡蜷縮在河道旁邊的石洞內有些後悔:“當時就不該貪圖方便,就隨在河道旁邊找個石洞過夜,”
隨著暴雨來臨,原本距離石洞還有好幾米的河水,已經快要接近洞口;
看著洪水上漲的速度,估計再有十幾分鍾這個洞口就會被淹沒,到時候要出去可就難,
隻得收拾東西,準備轉移地方。
廖凡背的是一個迷彩背囊,這是他在部隊裏用的老朋友,退伍的時候一並帶回家,這次出來旅行正好派上用場,
半人高的背囊,足夠裝下很多東西,而且這東西還防水,隻要不浸泡在水裏,裏麵就不會打濕。
廖凡穿上沙漠迷彩服,把作訓腰帶綁在腰上,把迷彩服紮住,這樣便於發力;
登山鞋用塑料袋子裝好掛在背囊側麵,換上軍用作戰靴,把褲腿紮在靴子外麵,用繩子綁緊這樣靴子裏就不會進水。
墊子和毯子用防水袋裝好放在背囊最上麵,軍用匕首用自帶的卡扣扣在左邊腰帶上,
左手戴上手套,確認一下東西都收拾好,
廖凡胸前的卡扣扣緊,讓背囊緊緊的貼在背後;迷彩服拉鏈拉到頭扣上口子,
衣領翻過來勒住脖子上這一圈,確保從領口處不會進太多雨水;
放在旁邊石頭上的防水燈戴在頭上,右手拿著斧頭,斧柄上的帶子把斧頭綁在手上,
一低頭,廖凡衝進了暴雨中。
出了山洞,回憶一下下午觀察到的地形,廖凡轉身往下遊走去,那裏五十多米外,有個斜坡可以往上走,
洪水已經把河道裏的落腳的石頭都淹沒,隻能靠邊摸索著往下走。
廖凡左手扶著河邊的岩壁,抬頭往下遊看去,能見度隻有不到三米,
眼前完全被由雨水組成的幕布遮擋住,看不見除了雨水以外其他任何東西。
再次回憶了一下地形和環境,廖凡甩了甩臉上的雨水,深呼吸一口氣,大步朝斜坡的方向走去。
廖凡晚上選擇在這裏休息,就是因為這一段河道相對平坦一些,沒有什麼石坑,兩邊都是泥沙和和鵝卵石,大步走起來也不用擔心踢到腳,或者掉到坑裏去。
往下遊走五十多米有一個小斜坡可以爬上去,斜坡上麵是兩個倚靠在一起的巨石,
坡頂兩個倚靠著的岩石,巨石後麵的泥沙被從這裏衝刷出來慢慢在下方形成一個小斜坡,大概有六七米高,
石頭大部分埋在土裏,露在外麵有兩米多高,兩個石頭之間的孔洞裏,雨水夾雜著泥沙正不斷的往外衝刷著,
想要上去隻得從兩個石頭上爬過去。
廖凡憑借手電筒的光芒觀察了一下地形,大步走到左邊的岩石跟前,斧頭掛在腰帶上,雙手抓住突出來的石塊上攀爬。
六米多的距離,用了將近兩分鍾的時間才爬上來,
翻到石頭上麵,
回頭看著下麵隱約可見的洪水,廖凡知道水位在翻騰著逐漸上升,
暫時脫離了洪水的危險,還得重新找到避雨的位置。
石頭後麵是一個圓弧形的斜麵,廖凡所在的位置就在最低處,
翻過石頭差不多已經避過了洪水能淹沒的位置,後麵沒有經常被洪水光顧的痕跡,生長著很多小灌木叢和雜草,
廖凡靠著石頭關閉了頭上的燈光,等待著閃電的來臨,
“哢嚓~”
電光四射!
借著閃電瞬間爆發的光芒,廖凡飛快的觀察了一下地形,
兩輪閃電過後,廖凡大致記清楚周圍的地形:
往前去是一個向上的陡坡,沒有明顯的路,全是一米多高的灌木叢和草叢。
在心裏規劃好路線,打開頭頂的燈光,辨認了一下方向,廖凡繼續往上走。
戴著手套的左手在前撥開灌木叢和帶刺的藤蔓,右手拿著斧頭小心的往前摸索著;
斧頭是廖凡自己用汽車鋼板改的,一邊是六公分寬的斧刃,一邊是向內彎曲的尖鎬。
這道峽穀不算太深,從穀底到山頂隻有幾百米,但是兩邊崖壁都比較陡峭,很多地方都是垂直角度,而且大多是都是沉積岩,這種俗稱水成石的石頭特別脆,根本不能攀登。
廖凡選的這條路線是相對來說斜坡角度較小的地形,但也有七十度左右,加上下雨地下全是泥水比較滑,隻能手腳並用,
左手抓住灌木叢根部,右手的尖鎬先鑿出落腳點,伸出去勾在地上固定住,借力把身體往上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