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南明朝廷的文臣們又不安份啦,忘記了李如月被剝皮的事情(1 / 2)

當孫可望正與李定國、王複臣、白文選等前你統兵大將商議休整軍隊,暫緩北伐一事的時候,南明永曆朝廷內部卻亂成了一鍋粥,朝廷中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們在清軍麵前跑得比兔子還快呢,現在看江南這塊財賦重地已被明軍恢複,而北伐大軍已深入河南和山東境內了,於是,這些文官們不甘心讓孫可望麾下這些“流賊”將領們獨占光複社稷的大功,因此,他們成群結隊的上疏永曆帝和朝廷。要求北伐大軍即刻發兵,以雷霆之勢橫掃中原,直搗黃龍,攻下北京,把滿清朝廷趕回遼東老家去。

永曆皇帝朱由榔生性怯懦,自登基稱帝以來,幾次被清軍追擊,差一點丟了性命,因此,他一心想要過安穩日子,太太平平地生活下去。對於孫可望奪取朝廷執政大權,永曆帝倒也不以為意,他覺得反正自己不是當家作主領著大家抵禦外敵的材料,既然孫可望願為自己代勞,那就讓這位“國主”放手去幹吧。隻要孫可望不殺自己,那永曆帝是願意在安隆這個地方安享太平日子的。

對於文官們的噪動,永曆帝朱由榔是非常不滿的。你們一幫子耍筆杆子的,朝廷養著你們,你們啥正事不幹,偏偏要去撩撥孫可望他們那夥“流賊”幹什麼。你們幹嘛要太歲頭上動土呀,孫可望可不像朕這樣好脾氣啊,那大二杆子李如月不就是不聽朕的勸告,非要招惹“國主”孫可望,結果被孫可望下令剝皮處死了。

李如月被處死一事,確實是他自己沒事找事惹出來的。下麵我們回顧一下李如月被孫可望剝皮的這件事情吧:

許多記載南明曆史的書籍都對南明禦史李如月這個文臣多有美譽,認為他力抗暴虐專橫的孫可望,臨刑時毫不畏懼,大罵孫可望,不屈而死。因此,南明遺民所著的南明史書,對李如月都是稱頌不已,把他視為南明的忠貞之臣。

事實果真如此嗎?

李如月是因為上書彈劾孫可望擅殺勳爵,激怒了孫可望。雖然永曆帝小懲了李如月一頓,意在保護李如月。李如月不但不領情,反而繼續彈劾孫可望,並且把彈劾孫可望罪狀的奏疏直接交給孫可望的親信,讓其轉交孫可望。這種行為是主持南明永曆朝廷大局的國主孫可望絕不會容忍的。

跋扈的孫可望立即派人抓捕了李如月,把李如月殘酷處死了。

拋開孫可望以後投降清軍、當了漢奸這個大是大非的問題,我們就事論事,分析一下李如月死咬住孫可望狀如曹操、董卓的罪名:“擅殺勳爵”。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所謂的“勳爵”。

陳邦傅,原來是南明廣西思恩參將。

1645年,南明弘光朝廷滅亡以後,隆武政權與魯監國政權爭得不可開交之時,分封於廣西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也不甘寂寞,夢想黃袍加身。朱亨嘉在親信孫金鼎等人的支持下,自稱監國,建立了一個小朝廷。而孫金鼎被冊封為東閣大學士。

不久,朱亨嘉就被南明兩廣總督丁魁楚打敗了。樹倒猢猻散,大學士孫金鼎與陳邦傅是兒女親家,所以,孫金鼎就逃到陳邦傅那裏去避難。

陳邦傅與幕僚們商量:“討伐朱亨嘉,我沒有立功;幸好孫金鼎自己送上門來。我正好殺了他,以此來立下大功。”

於是,陳邦傅把孫金鼎灌醉之後,投入水中。淹死以後,又把屍體弄出來,解送到總督丁魁楚那裏。丁魁楚很高興,因此,以立下首功而對陳邦傅加官進爵。

1646年,隆武帝遇難,永曆朝廷建立。陳邦傅被封為思恩侯,率部鎮守重鎮梧州。

清軍進攻廣西。陳邦傅不戰而棄守梧州,率軍逃走。在當時當地造成極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