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清晨,內監總管王如海剛檢查了一圈小內監的執事規矩。正抱著拂塵站在太和殿外偷閑,眯著眼打瞌睡。
遠遠瞧見一個小內監連滾帶爬地往太和殿跑。正想教訓這沒規矩的東西,猛然發現那越來越近的一張臉是自己的徒弟小夏子。
小夏子平日做事穩重,這是怎麼了。
他使個眼色,小夏子會意,過來附耳竊竊。王如海白了臉色。
又…落水了…
他在宮裏任職久了,久到聖人未必記得的事,他都記得。
當年他還隻跟如今小夏子這般大,先皇正值暮年,日漸懶怠上朝,政事都托付給前廢太子,無事即在那玉帶河裏垂釣。
先皇垂釣素不喜人在側,恐人聲驚了魚兒,眾人都相距甚遠。那天日暮時分,天邊火燒雲連成片。他的師父,原內監總管,擔心一旦下雨淋濕了先皇,命他去悄悄地送傘。
沒想到等他行至河邊沿岸的樹林時,聽到一陣壓抑地啜泣低吟,心中大驚。何人竟敢在此行這荒淫悖逆之事。藏身樹後一看,差點兒嚇掉半條命——先皇正按著國公府大小姐敦倫歡好。
他一時間分不清國公府大小姐是不是自願的,隻見她雙手赫然被綁在身後,綁著的帶子正是先皇的腰帶!臉被散落地頭發擋著,隻露出一雙波光瀲灩地眼,眼圈周圍微微紅著,似是委屈,又似沉醉。
他一下子呆了。不知道過了多久,眼光突然與大小姐相交,他在那眼中恍惚看到哀求之意,可他不敢深想,落荒而逃。
要知道當年國公爺可是名震天下的護國大將軍,國公府的嫡長女,本是禦定的太子妃。這….這卻讓他撞見此等皇家秘辛齷齪事,最好一輩子爛在他肚子裏,不然真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或者公府大小姐將他告發,也許今晚他就會不知不覺地死掉了。
晚上他心驚膽戰地等待自己的死亡,默默掉了一夜的淚。想到自己無父無母,從小被那狠心地舅舅賣了,被人送進宮來,做了太監。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好容易做低伏小,被總管看中收了徒弟,拜了山頭,眼見得要熬出頭了,竟然遭逢此禍,真是天命絕我。如此想了一夜,哭著睡過去了。第二天被他師父抽醒,才發現自己沒死,甚至還起的遲了。
劫後餘生之慶幸中還帶著點茫然,空落落地,難道大小姐沒有說出去?為什麼?她就不怕他出去亂嚼舌根害得她名聲掃地?
可沒幾日,他就明白了。
那天也是個豔陽天,和今天一樣。中午時突然宮中沸騰起來。接了太後傳召入宮的的國公府大小姐,沒有像往日一樣陪太後抄經後定時出宮,而是叫人瞧見在玉帶橋跳了湖。
碰上她跳湖的不是別人,正是她的未婚夫太子殿下。聽人說太子殿下站在岸邊愣了好一會兒,臉色煞白,似是受了極大驚嚇。真不知道當時是何等場麵,竟將往日不怒自威地儲君唬住了,半晌才猛地撲進河裏救人。等公府小姐救上來的時候,已經瀕死了。
先皇大怒,斥責太子冷血,救助不力,打了他三十大板。在前朝掀起軒然大波,畢竟一國儲君下河救人已是不妥,更何況為一女子,救了人尚且要遭此重罰,自古刑不上大夫,況儲君乎,這未免太過羞辱。
於是不少人猜測先皇乃是懼怕於國公爺的勢力,不少人參他功高蓋主,說他教女無方,怎麼日日抄經還抄出瘋癲來了。
沒幾日傳出來是國公府大小姐不願與太子成婚,故而在宮裏跳湖以明誌。
話風又轉到了皇家威逼臣女上,不少人參太子私德不修。接連的惡名逼的先皇廢了太子。可廢太子的聖旨到了東宮,卻沒送出去。因為奉旨天使剛到東宮的時候,發現太子早已自縊在東宮正殿了,身子都涼透了。
而國公爺也就此卸甲隱居,再也不問世事。國公府退出了政治舞台。
接連的風波摧垮了先皇的身體,次月就殯天了。沒有太子,沒有聖旨,沒有輔政大臣,國家一度陷入群龍無首的危機。最後內閣扶著當年隻有十四歲的當今聖人倉促坐了皇位。
一開始聖人也勵精圖治,可自從大婚以後,宮中時常發生後妃掉進河裏的事。有人說是後宮爭鬥太過,聖人過於軟弱,無能治國,竟連家事都不平。可王如海知道,他曾親眼瞧見聖人把後妃推進河裏。
那落水處,正是當年公府小姐跳河的地方。
那一日他恨不得挖了自己的眼睛。他想不通怎麼這些事總被他瞧見。幼時村裏有個遊方道士,說他有天生破障目,能窺破人心,見世間不平事,會有冤孽纏身,要度他出家。父母愛惜他,不肯將他交於道士。可沒幾日他父母出山打獵,就被猛虎吃了。村裏人從此視他為不詳,及至後來碾轉到舅舅家,被舅舅二兩銀子賣了。他都沒信自己不祥。
直到那天,他瞧見月下推人的聖人,往日溫和的麵龐笑意陰詭。他真的信了自己許是真的不祥。
太倒黴了。真的太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