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毛的鳳凰不如雞,從皇帝的這個權力寶座上被趕下來的司徒闊義幾乎已經失去了一切。曾經登基做過一次皇帝的皇家子嗣,是無權再一次登基為皇的,所以司徒闊義無法再像其他還有權利登基的皇位繼承者那樣還擁有者未來,而相對於家族裏那些老資格的元老,才登基二十年就被趕下台,而且在位期間沒有什麼功績,還讓帝國陷入危機的他,退位之後是絕對不會有什麼資質進入家族的元老會的,到時候,可能在家族裏麵隻有夾著尾巴做人,永遠活在角落裏,天天被別人調侃奚落,生不如死!
完了,一切都完了。
司徒闊義完全垮了,連反駁的力氣都沒有了。
如果說帝國皇帝能夠決定帝國的事務,那麼司徒家的家主和元老們,就能決定家族的事務,既然家主司徒南威已經開口,那麼司徒闊義退位已經是板上釘釘,不容更改的事實。
而在德爾亞斯帝國一邊,隨著司徒文煦成為德爾亞斯帝國的攝政王,根據三國聯盟和司徒帝國的協議,兩方軍隊也開始逐漸分批次的從德爾亞斯帝國撤軍。
而德爾亞斯帝國的貴族們身為戰敗者,也被迫簽署了這項協議,承認司徒文煦成為帝國的攝政王,並且每個貴族都要交出自己的所有軍隊和一半的土地,劃撥被攝政王。這是沒有辦法的,德爾亞斯帝國的貴族在四個帝國的夾擊之下,已經被打得沒有了脾氣,被聯軍留了一口氣,主要還是司徒帝國和三國聯盟之間的相互牽製,和德爾亞斯帝國本身並沒有關係。自然,像是這樣的德爾亞斯帝國的貴族,是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資本的。
司徒家族在司徒南威的主持下已經定調了,同意司徒文煦當德爾亞斯帝國的攝政王,而三國聯盟那邊,自然也是百分之百的同意。
於是,司徒文煦攝政王的位置就這麼定下來了,原本楊輝那邊原來和楊輝一樣同屬司徒慕仁麾下,在尼米歐安全區就一直跟著司徒幕仁的那些老部下,一部分就從阿修福德帝國的軍隊之中轉出,成了文煦在德爾亞斯帝國執政的班底。自然,這些司徒慕仁的老部下和楊輝一樣,為了報答當初司徒慕仁的恩德,對於司徒文煦的忠心,同樣也是無怨無悔。
隨著司徒帝國的軍隊和三國聯盟的軍隊開始退出德爾亞斯帝國,文煦已經開始接手並掌控整個德爾亞斯帝國,但是,這裏有個問題,雖然軍事方麵,收編了的德爾亞斯帝國境內那些貴族的艦隊之後,再交給經驗豐富的那些楊輝的同僚掌管並沒有問題,但是問題在於,德爾亞斯帝國的政務方麵,文煦沒有一個可以輔佐自己的人。要知道那些被打敗了的德爾亞斯帝國的貴族,大部分都是口服心不服的,在貴族議會製度下長久自由慣了過慣了從來都沒人管過他們的生活,自然是不會真正臣服於任何勢力的,雖然在軍事的強大壓迫之下他們會聽話,但是暗地裏搞一些小動作什麼的,或者是消極怠工什麼的,誰也不知道,總不能把他們都殺了吧?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把他們都殺了,那誰來幫忙文煦管理德爾亞斯這個巨大的帝國?當德爾亞斯帝國的所有貴族都消失的那個時候,估計整個帝國的統治秩序也就崩潰了,想要重新建立起來,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雖然文煦能夠從三國聯盟裏麵弄到不少的人力物力,而且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畢竟都是自己老婆們在幫自己掌管的帝國,但是現在這種局勢,人力物力都要用到刀刃上,為了平定德爾亞斯花費過大,實在是不值。畢竟不僅前麵有一個還有五億艘左右高級戰艦的,而且靈能儲備充足,同時還有一大堆附屬國軍隊的司徒帝國,後麵還有一個剛剛被痛揍了一頓,正在舔傷口伺機反撲的費沙爾帝國。這兩個帝國如果前後配合夾擊三國聯盟,也夠三國聯盟喝一壺的,畢竟要知道,三國聯盟現在每個國家都剛剛經曆了一次政治上的大動蕩,雷加斯帝國和阿修福德帝國的軍事實力在上次的大戰之中被重創還沒有完全恢複,其實三國聯盟看上去地盤很大,氣勢很足,三個女皇也是關係親密,畢竟都是每天晚上在床上坦誠相見的關係了,但是實際上也是有點外強中幹,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如果一不留神,很有可能就被司徒帝國和費沙爾帝國聯合起來翻盤。所以現在對於三國聯盟來說,人力物力也都很重要,而且遠在宇宙的另外一端,雷加斯帝國和阿修福德帝國同費沙爾帝國接壤的地方,也囤積著一定數量的軍隊,防止費沙爾帝國趁著德爾亞斯帝國這邊鬥爭激烈的時候突然突襲撿便宜。
雖然艦隊方麵,在征收了德爾亞斯帝國貴族的戰艦之後,一共組成了大約有七千萬艘戰艦的艦隊,而且楊輝那邊征調過來的人也可以管理,最近由於阿修福德帝國參軍的人數眾多,大量優秀的人才被楊輝收集了起來,這些人才有軍事方麵的,也有治理國家方麵的,這些人才文煦征調了一部分過來管理德爾亞斯帝國,還有就是原來的尼米歐的海盜們組成的海盜軍團留下來的一些精英,也被文煦調撥到了德爾亞斯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