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方氏便起來蒸了一鍋白饅頭。
等趙氏起來時,方氏的饅頭都已經出鍋了。
望著才剛露出點亮堂的天色,趙氏說:“大嫂,你今天咋起的這樣早”?
方氏笑道:“吃過早飯 我帶著幾個孩子去村後的荒地摘桑葉去”!
趙氏嗔怪道:“你就使勁慣著他們吧”!
“這有啥慣的,不過是帶他們去瞧瞧幾片葉子罷了”!
“再說了,你兩個侄兒還不是要一起去”!
趙氏卻說:“那能一樣嗎?大龍和虎子是去幫忙的,她們幾個去了隻會瞎添亂”。
“哎呦喂!”方氏故意嚷嚷道:“那兩個皮猴兒似的野小子,也就你這個當姑姑瞧著順眼罷了”!
聽她這樣說,趙氏不樂意了。
“大龍和虎子咋了,要我看啊,是你這個當娘的要求太高了”!
“別說旁人,就連咱娘提起她這兩個孫兒,那也是讚不絕口的”!
聽她這麼說,方氏在一旁捂著嘴笑了,要說是趙天亮誇她兩個孫子也就算了,畢竟家裏人都知道趙天亮一貫說話喜歡誇大其詞。
真是沒想到,一向比較含蓄的陳氏居然也會“老王賣瓜起來”,這可真就難得了。
二人說笑著,將饅頭都從鍋裏拾掇了出來,端去了堂屋飯桌上。
方氏又去陶土做的大壇子裏掏了十幾個鹹鴨蛋來,將上麵裹著的黃褐色泥巴都用水洗幹淨後,放進鍋裏煮了。
光是這些還不夠吃,等會兒還要燒上一鍋白麵疙瘩湯才行。
等姑嫂兩個把飯全部準備好,家裏的眾人也都陸續起來了。
各自洗漱後就都去了堂屋吃飯了
趙氏咬了一口饅頭咽下後,對劉青青她們說:“你們等會兒跟著大舅母去摘桑葉,仔細瞧瞧是長啥樣的”。
“等回去後,看看咱們那裏有沒有,又望了望眾人說:“來了有好幾天了,明天也得回去了”。
趙天亮剛將手裏剝了殼的鹹鴨蛋放到了青鬆的碗裏,聽見二閨女說要回家,就吹起了胡子。
“現在又不是農忙時節,家裏能有啥事情,急著回去幹啥”?
方氏也道:“是啊二妹,你們難得來一趟,這才住上幾日,就要回去了”?
趙氏卻說:“現在雖不比大忙時節,可家裏喂的畢竟還有牲口,菜園子也裏還要拾掇”。
“這天又幹,荒地裏的高粱和紅薯也得澆水”。
聽她說起家裏要幹的活計,方氏納悶的說:“你那一大家子,也不止你們這一房,怎的都讓你們幹”?
趙氏還沒有開口答言,一旁的陳氏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二妹夫雖說是兄弟五個,但家裏卻數他最大”。
“下頭的三個兄弟都已成了家,個個的眼睛都盯著他們瞧呢,妯娌之間也是相互比較”。
“他們家和咱們家還不同,雖說咱們家的活,也多半被你們兩口子幹了,可畢竟沒個較勁兒的,天天攀比著,自然也就省心多了”。
聽陳氏這麼說,方氏算是明白了。趙氏他們回去“幹不幹活還在其次”,但是,要是在娘家“賴著不回去,那家裏的幾個兄弟可能就會有話說了,到時候你回去住上十天,我回去住個半月的,攀比住了,老劉家可真就沒人幹活了”。
趙氏歎了口氣,還得是她老娘,看事情明白。
這樣一來,趙家的眾人也都不好再留他們了。
劉青青她們都有些失落,在姥娘家呆著他們幾個都很開心,但開心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幾天的時間一晃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