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界橋,麹義故意放緩了速度,以便於公孫瓚能夠追上來,而在兩側,麹義早已布置好了伏兵,拒馬樁,絆馬索,隻要是能夠針對公孫瓚白馬義從的,通通都已準備就緒。
然而麹義這麼拙劣的演技,一眼就被公孫瓚看穿了,行至界橋處後,公孫瓚及時拉緊了韁繩,隨後又是命令白馬義從停止追擊,見公孫瓚沒有再追上來,麹義也停下了身下的馬匹,眼神裏有些焦急,心中暗道不好,想來自己的埋伏已經被公孫瓚識破,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雖然沒能夠埋伏成功,但目前來說,三萬對三千,優勢還在自己。
所以麹義又是駕馬趕了回去,喚出了還在埋伏的袁軍,界橋距離城門口處,約莫有個六七十公裏,現在隻要能夠快速的牽製住公孫瓚,就能夠防止他們再逃回去,隻是這樣會損失大一點,不過現在也不管了這麼多了,麹義一邊往回趕去,一邊暗暗想到。
而此刻的公孫瓚看見埋伏的袁軍都探出了頭,也是擦拭著槍頭,臨陣以待,在麹義的帶領下,袁軍也是馬上就與白馬義從發生了火拚,雖然白馬義從個個驍勇善戰,但袁軍所準備的暗器,也都派上了用場,不少白馬義從一個不不注意,胯下的馬就會被絆住馬腿,從而自己摔下馬來,陷入眾袁軍的圍攻當中,公孫瓚暗叫一聲不好,終究是人多勢眾,很快就發現自己這邊就陷入了被動,現在的公孫瓚隻寄希望於李長青和劉備他們能夠快快趕來了。
公孫瓚咬牙堅持到,正在與麹義比拚的他,一再因為身旁戰友的倒下而分心,就在他逐漸感到有些吃力的時候,袁軍的後方傳來一陣異動,公孫瓚大喜,隨後用武器彈開麹義,恢複了下自己的狀態,開始用盡全力去拚殺。
而在得知後方情況的麹義,也是大驚失色,欲要趕回去支援,但卻被公孫瓚阻攔了下來,雙方就這樣展開了新一輪的鬥爭,而這一次,是公孫瓚占了上風。
戰場的後方,眼前的這位白色殺神讓不少袁軍拿槍的手開始顫抖,從官渡一戰有幸存活至今的袁軍更是不敢看其的背影,而關羽張飛也是不容小覷,在戰場之上如入無人之境,就這樣袁軍的後方被李長青和劉備一起帶領的五千援軍重創潰散,很快他們就找到了袁紹的營帳。
看著殺到自己眼前的李長青,袁紹有些崩潰:“怎麼是你,怎麼又是你,怎麼還是你,我究竟哪裏招惹你李長青了,你要如此趕盡殺絕。”
袁紹抽出了自己的寶劍,指向了眼前的之人,對此李長青也沒有什麼好辯駁的,神情冷漠,淡淡的說了一句:“要怪就怪你的路走錯了吧。”
“哼,一群烏合之眾豈能與我四世三公相比。”袁紹一聲冷笑,眼底盡是不屑,對於他來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正確與錯誤的路,隻要是自己走的,那全都是正確的。
但就在他還在嘴硬狡辯,準備最後一搏時,殊不知他眼前站著的是一位最喜殺人誅心的人,見袁紹執迷不悟,李長青直接一語中的:“所謂的四世三公,而今落得個如此地步,你還有資格討論什麼對錯嗎?”
李長青說到這裏,袁紹的臉色就已經有些古怪。
“昔日朝中董卓一人大權獨攬,可謂是權傾朝野,而如此亂象朝廷上下百官無一人敢言語,卻有一人站了出來,不僅敢出言忤逆董卓,更是於大殿之上,拔劍指向董卓,說出我劍也未嚐不急,今日的你可曾懷念過去的自己啊。”
李長青朝袁紹湊近了些,袁紹卻被這一動作嚇了一跳,被李長青這麼一說,袁紹也開始回憶起了當年,昔日麵對董卓時,尚不懼他三分,敢與他殿前對峙,後又召集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最後成為這北方的三州之主,袁紹也不知自己從什麼時候性情發生了改變,變得多疑,猶豫不決,目光短淺,想到這裏,袁紹眼神有些呆滯,握劍的手不自覺的有些顫抖。
“本初兄,降了吧。”
劉備適時開口,對於他們來說,袁紹這樣的人還是不能夠輕易的死掉的,畢竟後麵牽扯的利益太多,可不說還好,被劉備這麼一說,袁紹的眼神又開始堅定了起來,握劍的手又開始用力,隻不過這次拔劍不是指向李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