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
(1)地理環境: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角,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古埃及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
(2)發展曆程:產生(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統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強盛(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衰亡(從公元前525年開始)
(3)文明成就:太陽曆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獅身人麵像。
2.金字塔:金字塔是法老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
3.法老的統治:法老是全國最高的統治者,集軍、政、財、神等大權於一身,具有無上的權威。胡夫金字塔之後,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
1.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兩河”是指西亞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兩河流域實現了初步統一。
2.文明成就:楔形文字;陰曆;60進製;《漢謨拉比法典》。
3.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他實行君主專製製度,並製定了一部較為完整和係統的法典。
4.《漢拉拉比法典》
內容:(1)古巴比倫分為三個嚴格的社會等級,奴隸製度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家庭奴隸製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
(2)法典中有許多關於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麵的規定,說明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
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影響: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製傳統源遠流長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於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遺址的典型代表有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
(2)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
(3)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
2.森嚴的種姓製度
(1)構成:婆羅門(掌管祭祀);刹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首陀螺(被征服者)。
(2)特點:種姓製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
3.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1)概況:公元前 6 世紀,喬達摩·悉達多(“釋家牟尼”)創立佛教。
(2)教義: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
(3)傳播:公元前 3 世紀後,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 1 世紀,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中國內地,後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往南經錫蘭,傳到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