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騎兵營的整訓也開始,張翊首先動手的,不是騎兵排。
騎兵讓譚飛、孫德勝這些人下其他團慢慢選。
重點是炮兵。
92炮上馬,就在眼前。
建設思路就是高技術、高精度、高機動性的戰術打擊群。
張翊很快就選好了備選炮兵人員,在村子裏開班講授。
編製就是完全按照幾十年後的思路。
三個炮班,每班10人12馬。
舍棄了炮盾,92炮可以分成8部在馬背上運輸。
包括1名主炮手,2名副炮手,1名觀察手,4個彈藥員,2個偵察、運輸、養馬、修理、安保的多麵手。配6支手槍4支騎槍。
一人七人偵察班,裝備7匹快馬,電台一部,騎槍7支,手槍7支。
這是在戰鬥開始後要在前麵報點的班組。
再就是一個3人無線班。有一台電台。
這是炮兵陣地附近接收消息的班組。
張翊的思路也是用電台給炮兵報位置,不需要洗地,以騎兵這種快速切入的打法,也無法洗地,就是要準。
三炮怎麼著都得都得中一炮。
還有一個班組比較有意思,老兵讀者們可能見過。
叫指揮班。
暫時有6人,這是炮兵的關鍵的部分,隻有一門炮,別人怎麼叫怎麼打就完了。
但是火炮多了就不一樣。
開打前是要有一個很複雜的計劃的。
比如,一開始炸什麼地方,炮火已經向縱深蔓延,但是炮火剛剛掃過的地方又有敵人冒出來了。
哪裏優先級高,先打誰,需要人計劃吧。
哪門炮執行打擊任務,哪門炮輪空準備處理突發情況。
騎兵主力幾點幾分到什麼位置,得有個誤差不大的估計,炮兵既要提供火力支援,又不能炸到自己人,也需要計劃。
相當於提炮班分擔了決策,給到炮兵手上的就是一個目標,甚至是一個的射擊參數。
有1門炮和10000門炮玩法是一樣的,亂炸就行。
但其他情況,就得給這幾門寶貝疙瘩玩出花來。
火力支援2連也正式掛牌成立,編製如下。
...
暫不設連部,指揮班兼任連部,代連長萬家棟。
全連暫52人,轄3門92步兵炮。
指揮班6人。
無線班3人
偵察班7人。
炮班10人*3。
運輸班6人。
冗餘很大,但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套架子最多可以轄製6-8個炮班,到時候的冗餘也就能看了。
屆時滿編102-110人,8門炮,而且是高速炮兵,是好像能接受了吧。
...
兩門炮都順走了,張翊也不好意思不表示。
當年在澤縣的硬疙瘩,也分了一半給團裏。
那親兄弟也是明算賬,騎兵營多半是很難在14團長期待下去。
要說老範,也是人才,當年在趙家莊就是做生意吃得虧,現在一拿到一般等價物,馬不停蹄就出去跑黑市了。
這東西不能避免,存在即合理,當年某格勒保衛戰兩塊手表能換一塊大列巴,摻點水能讓10個戰士吃一天。
這是多暴利?而且雙方都願意換。
張翊也是吃到結結實實的好處,張翊都不知道要去哪裏搶的拐把子,讓老範換回來了。
...
張翊的騎兵營也算是把架子搭了起來。
還有上級補的一個排,也終於有了一個營的樣子。
全營338人。
轄4連又一排,合計35個班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