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得到了皇帝劉宏讓自己回京的旨意,劉表自是召集一眾部屬安排具體事務,到時候自己也好高枕無憂的回返京師洛陽。
回到南陽府衙之後,劉表自是開口安排起南陽後續政務。
“眼下桂陽太守張羨與江夏太守劉祥之子劉巴已然投效本帥,長沙太守孫堅也與我親善,後續南陽商貿之事,便將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以及江夏郡都囊括進來吧。”
“當然我南陽郡與江夏郡開展商貿之事,還是與劉巴、黃祖二人聯絡為宜。”
“至於南陽工坊除了必要的軍械製造之外,還當繼續大量打造農具分發百姓,畢竟田地多了,相應的農具配套也得跟上才是,至於其他政務則一切照舊!”
聽得主公劉表安排,郡丞劉闔等人自是躬身應命。
安排好南陽政務,劉表正準備領荀攸及隨行侍衛回返京師洛陽之時,這時卻是猛然聽得侍衛稟報,南郡太守劉洪已然乘車駕趕到了南陽宛城。
“劉洪叔父怎麼突然趕到南陽宛城來了,莫不是南郡發生了什麼變故不成?”
心頭一緊的劉表,忙領一眾部屬出府相迎。
待見得神態自若的南郡太守劉洪之時,劉表方才微微鬆了一口氣,想來南郡應當無恙,要不然劉洪就不會這般老神自在了。
“小侄劉表見過劉洪叔父!”
“景升快快起身,景升此番平定荊南三郡叛亂,又建一番功業,老夫在此恭賀了!”
劉表聽得劉洪賀喜,忙謙遜一番。
隨後劉表對於劉洪叔父來到南陽宛城,也是有些好奇的問道。
“叔父,這是……”
“哦,老夫此行卻是回京述職以及商討《乾象曆》的完善之事,老夫還當多謝景升去年的諫言,要不然老夫可就真的是閉門造車了!”
去年劉表南下平叛,路過南郡江陵城,諫言劉洪叔父將初步定稿的《乾象曆》,遞送朝廷及鄭玄等大儒,最後合天下大儒之力完善這部《乾象曆》。
現今看來這《乾象曆》已然引起不小的轟動,要不然皇帝劉宏也不會讓他特地回京述職,並商討《乾象曆》的完善之事了。
講述了此行的目的,劉洪卻是又開口道。
“對了,老夫聽君郎兄長說,琦兒的婚事定在了三月十二,景升可要與老夫一道回返京師洛陽?”
劉表既然已經得了皇帝劉宏的旨意,麵對劉洪的相邀同行,也自是欣然應諾。
隨後劉表一行人便在一眾部屬的相送下,與劉洪等人一道朝著京師洛陽行去。
離開南陽宛城城北十裏亭,劉洪卻是邀劉表到自己馬車中一敘。
想來劉洪叔父是與自己有要事相商,是故劉表自是換乘到劉洪乘坐的馬車上來。
劉表正欲掀開門簾進入馬車中之時,卻有一名三旬出頭的文士,從馬車裏麵掀開門簾迎劉表入內。
待劉表進得馬車之後,那名文士方才轉身出得馬車,隨後便坐在了車夫的身旁。
這名文士竟然能坐在劉洪的馬車之中,想來不是劉洪的親眷,便是他極為親近的心腹了。
劉洪見得劉表有些詫異的目光,倒是笑意盈盈的解釋道。
“那是老夫弟子,青州東萊人徐嶽,跟老夫一樣,也是個癡迷數術、天文之人!”
徐嶽是青州東萊人,他也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曆史上劉洪將《乾象曆》傳授給徐嶽,徐嶽進一步完善之後,又傳給東吳中書令闞(kàn)澤,最終才讓《乾象曆》在東吳順利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