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景豐十八年(1 / 2)

大慶王朝。

大慶景豐五年,這是極其動蕩的一年。

開年之際,北境邊關傳來軍情,靖北王率二十萬鐵騎兵敗燕門關,北境草原王庭鐵蹄南下,侵占了燕雲兩州。

同年三月,滄州大雨連綿不斷,連下數十日。致使滄江決堤,兩岸百姓流離失所。饑民易子而食,白骨露於野。

九月,冀州發生驚天大案。冀州官員一連數十人慘遭暗殺,朝野震驚。慶皇震怒,派馭龍衛指揮使親臨冀州,清查此案。

歲末,江湖之中,幽山論劍。十三位劍道宗師聯手奔赴北境草原,大破北庭草原聯軍,震驚江湖。一時間,江湖之中無數劍修紛紛趕赴幽山,將幽山視為劍道聖地。

十三年後的景豐十八年,十月,朔州下了一場大雪。

大雪是從十月十四日那天開始下的,今年的雪比以往來的更早了些。

雪夜之下,明月已隱,鳥獸沒入山林。密林之中,隻見白雪茫茫。大風夾雜著雪花,飄飄灑灑向著大地而去。

幾盞散發微弱的燈籠,在風雪中搖曳。火苗飄動,仿佛隨時都會熄滅。

這不多的光亮,是一行數十人的隊伍。此刻正沿著小路,穿越這片山林。

“李大人,過了這片山林,再往前便是朔風城了。朔風城巡防營的薛大人會在那裏等候大人,屆時將由他率部護衛大人前往北都幽州。”

隊伍之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拂去肩上的雪花,說話的時候緊皺著眉頭。

“想不到這世道越來越亂了,這一路走來,流匪賊寇如此之多,還要多謝兵部兄弟們的一路護送了。”

為首的高大軍漢拍了拍頭盔上的積雪,略帶歉意的說道:“讓李大人一路受驚了,沒想到這北境邊關如此多的匪寇。”

他們這一行人原本有三百人左右,一路走來,步入北境之後遇上了數十次流賊山匪。到了此刻僅剩數十人。

“宋百戶不必自責,等朔州的軍士到了,這一路上也就沒什麼問題了。等到了幽州北都,老夫親自為諸位死去的兄弟敬酒,我也會為死去的兄弟向朝廷請功,撫恤再從老夫的盤纏中加倍奉於。”

宋百戶向著老人拱手一禮道:“我替死去的弟兄謝謝大人,早就聽說大人愛兵如子。如今由大人掌北境兵權,我朝邊關的安危定將萬無一失。”

老人撫須道:“可惜了當年王爺一片赤膽忠心,若不是奸相弄權,我北境昔年何至於大敗於燕門關外。”

宋百戶趕忙提醒道:“李大人慎言,舊事不可再提。如今大人好不容易從京都還於北境,北境三州邊軍還苦等著大人呢。您到了北境可要多加小心,馭龍衛那些家夥無孔不入,大人一定要謹言慎行。”

白發老人哀歎一聲道:“可憐我北境邊關子民,飽經戰亂之苦,燕雲二州已失十幾載,朝堂之上,諸位大臣黨爭頻頻,卻不願收複失地。如今我請命來到北境邊關,便是要抬棺北上,收複燕雲。”

“大慶王朝立國二百餘年,世道日漸西下。太祖皇帝昔年,以江湖草莽之身率八州綠林好漢起兵,斬赤龍起義兵逐鹿天下。十二年時間,橫掃中原諸州,建不世之功名。方才立朝大慶。”

“而後文和之治,武威盛世,何其壯哉。可惜元昌十六年,北羌南下犯邊,侵我遼東四州。元昌帝率軍親征北羌,落了個英年早逝。遼東之地盡皆落入北羌手中。”

“如今當朝景豐帝安於享樂,沉迷於美色,寵信奸相,不理朝政。致使我北境邊關丟失燕雲二州。”

“滄州大水,流民四起,朝廷為了修建那三大殿橫征暴斂,不顧百姓死活,致使流民易子而食,滄州幽州數百萬戶軍民十不存一。”

“來此北境邊關,一路走來,人煙稀少。記得昔年我離開北境赴皇都之時,北境各州雖說比不上中原人口繁多,但景豐元年仍在冊六百四十多萬戶軍民。”

“如今,朔州滄州幽州三州之地僅有二百一十萬戶軍民。我離開北境之時,北境足有六十萬邊軍,現如今隻有不足二十萬大軍了。”

“草原王庭近年來屢屢派兵襲擾滄州,大大小小戰事起了數十次。我很擔心,若有朝一日,大軍來犯,以北境如今的兵力恐難扺擋。更不要談收複燕雲失地了。”

眾人行進間,突然一陣輕響從林間傳來。百戶宋長雲大聲喝道:“眾兄弟列陣,保護大人。數十名軍漢圍成一圈,將白發老人擋在身後。”

這時,隻見一隻白狐從雪林中竄出,眾軍士這才輕鬆了一口氣。隻見這隻白狐輕搖尾巴,憨態可掬的樣子讓眾人一陣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