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一詩亦書(1 / 1)

不知不覺,又過了半個年頭,這半年來我不知不覺成長了許多。我打開備忘錄,我想把我自己寫的詩詞分享給大家。

:“明月隨心照,海麵水波瀾。枝葉略微揚,憂愁散我心。清嘩霜月熙如意,當歸賦屬念思親。掠痕交錯亦哽咽,雙眸緊閉淚水流。一點一滴亦墨染,懷戀夢中心上人。獨空望月懷遠鄉,愁眠難寢隔窗念。”

—《望月》

這首詩是當時自己在最艱難的時期寫的,我想以詩詞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可我能力有限,我沒有太好的文筆。樸素簡單的文字組成了一首詩,它帶來的感覺是前所未有的。還有一首詩叫《熠星辰》:《熠星辰》

登此閣樓觀天下,心懷如夢易煥變。吾歎世道滄海難,天劫之際令人憂。人心惶惶誣其深,天有不公使人傷。千年變局換此生,魑魅魍魎惹人愁。天神見此也哀歎,華夏之夜明星辰。鬥轉星移空其色,看其後人眾說芸。

這首詩是一次課上被老師冤枉覺得這件事情處理的不公平而寫得,被無緣無故批了一頓那滋味真的不好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自己對於詩詞產生了一種熱愛,也許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自己有了對古詩詞的理解,覺得曾經厭煩的那些事物也很美好。

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把古詩放在我們還不懂的年紀去背去看,那個時候的我們都隻顧著背了,卻忘記停下腳步去看看詩人眼裏的世界。詩人眼裏的長安是那麼繁華那麼震撼,他們那個時候在晚上一定見過銀河般的星辰。那個時候的星空沒有光汙染的影響,想想就一定很壯觀吧。

也難怪他們能寫出那麼多精彩絕倫的詩詞來讚美星空,“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我們雖然生在和平年代,長大後卻再也開心不起來。

一邊是為了買房買車在工作中忙碌打拚,一邊是為了考上好大學的三千煩惱絲。我看過這樣一首詩,它描述了現實中的那些問題:“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人怕沒錢情怕傷,雪怕太陽草怕霜。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得勢貓兒凶過虎,落毛鳳凰不如雞。如日東山能再起,大鵬展翅恨天低。誰無虎落平陽日,待我風雲再起時。”這首詩我讀過後記憶深刻,也確實如詩詞所說。

不知道從何開始,很多人覺得讀書的意義變了。有人說:“以前讀書是為了富強自治,現在呢?考大學找工作,基本上是在賭上性命的去讀書。”

其實也不無道理,在如今這個時代。發展迅速,很多事物依舊停留在舊時代。我覺得讀書是為了明事理,辨是非,知廉恥,而不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讀書是為了提高自身素養,懂得尊重他人 ,有一個正確的三觀和有學識風度,而不是看人分階級。人可以無學曆但不能沒有文化。

“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這是周總理爺爺說的話,在當時的那個年代。,是周恩來總理少年時代立下的宏願,體現了他一生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要博覽群書,全麵發展,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努力加強自身文化修養,為富國強民而不懈努力。

我們應當也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