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埋頭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融入人群,與他人和諧相處,同時可以讓你積蓄力量、悄然潛行,不招人嫉,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這就是“埋頭”的智慧。

埋頭是一門做人處世的大學問。沒有埋頭,你永遠不可能真正地出人頭地。隻有埋頭走好每一步,當機會到來的時候才能將它牢牢抓住。學會了埋頭,不管你的理想多麼遙不可及,不管路上有多少艱難險阻,不管多少人對你指手畫腳,你總會有出頭的一天。

學會“埋頭”,並且“埋”得恰到好處,可以讓你從低處走到高處,從幕後走向前台,從平凡走向精彩。無論在職場、官場還是商場,“埋頭”更容易被人接受。“埋頭”不是自卑,不是軟弱,不是無能,更不是退縮,而是清醒中的善變、理智中的圓滑、愚鈍中的機智。

千百年來“埋頭”都是在社會叢林中生存並且成功“出頭”的終極法則。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般都采取“埋頭”的方法,以保護自己;那種聰明全露在外麵的人實際上才是真正的笨蛋。

埋頭是低調。恃才傲物難長久,和遜恭謙心自安。一個人要想贏得成功,得到世人的敬仰,就必須學會低調做人。低調做人,是一種品格,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胸襟,一種智慧,一種謀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態。低調做人的人懂得:才高而不自詡,位高而不自傲。做人不可過於顯露自己,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該自吹自擂。

埋頭是厚積薄發。地低能納海,人低可成王。低調不代表代人一等,而是一種認真和專注,是自我反省的智慧錦囊和一飛衝天的勝利之劍。埋頭是觸底反彈的發力點,奮力進取是埋頭實幹的原動力。屈己尊人,人皆舉之。甘願處低,耐得住寂寞,才可以實現厚積薄發的衝力,達到贏得尊嚴、成就事業的最高點;擁有處低瞻高的胸襟,才可以更好地展現登高望遠的風度與氣魄。

埋頭是以退為進。戰術性讓步,是為了戰略性勝利。一個人如果自命不凡或者火氣太大,就容易引起爭執,影響彼此間的關係,也會使自己的工作難以開展,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做好低姿態的心理準備。退一步方能進一步,忍耐可以成功。

埋頭是敢於吃虧。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是中國人的哲學,是中國人的道。讓,是一種能力,它不是自卑,更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種嬗變經營,是一種處事的姿態,是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是一種與人相處的方式,是一種生存策略,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埋頭是寬容,埋頭是忍耐,埋頭是裝糊塗……

當無所顧忌、張揚個性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時尚,“埋頭”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淡忘時,我們回過頭重新審視自己:為什麼我們會與社會格格不入?為什麼我們會懷才不遇?為什麼我們會憤世嫉俗?為什麼我們會碰得頭破血流……隻有埋頭,才能出頭,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才會招致失敗。

為了讓更多的人明白“隻有埋頭,才能出頭”的成功哲學,本書用幽默而不失生動的語言闡述了“埋頭”對於“出頭”的重要性:厚積薄發、韜光養晦、淡泊豁達、進退取舍、忍耐低調,等等,這些都是前人處世的智慧結晶,是取得成功的金科玉律。本書引經據典,博采百家之長,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實例,並對其進行了分析論證。它將告訴你:要想擁有成功的人生,就必須埋頭做事。無論是在社會中摸爬滾打多年的中年人,還是剛踏出校門的年輕人,本書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相信看了本書之後,你必能領悟到“隻有埋頭,才能出頭”的道理。

要出頭,先埋頭。如果你能夠以較低的姿態來立身處世,始終把自己的起點放在較低的位置,然後以此為基點向高目標邁進,那麼你遲早會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