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智慧決策,運籌帷幄 10 統籌全局,做好預測(1 / 2)

第八章智慧決策,運籌帷幄 10 統籌全局,做好預測

預測是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製定戰略規劃和推進戰略實施的重要前提和手段。預測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戰略的成功與失敗。

預測是根據過去和現在的已知情況,對事物或事件的未來行為和狀態進行的估計與推測。就管理活動而言,預測是決策的基礎,每當一項決策做出之前,先期對組織內外形勢的發展,進行一番全麵的推斷和估測,然後在此基礎上確定決策目標和方案。或者在產生了某種打算之後,根據組織自身的狀況和外部條件,先對這種打算是否能夠實現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進行周到、細致的推測和估計,然後正式決定下來。這無疑有利於保證決策的正確和可行。如果沒有這種預測活動,那麼決策就會是盲目的,盲目的決策大多數是錯誤的。即便成功,也屬僥幸。正所謂“登高遠眺”,看得遠才能走得遠。

所以,領導者要有既能高瞻遠矚,又能明察秋毫的能力。

“百智之首,知人為上;百謀之尊,知時為先;預知成敗,功業可立。”這是成為一名領導者的首要條件。

所謂知人,就是善於了解人,有知人之明。

所謂知時,就是善於洞察世事,能夠掌握做出決斷的條件。

所謂知成敗,就是能夠根據上述兩個方麵,對軍事、政治等各個方麵的發展變化做出預測,並同時為取得最好結果而積極準備。

《孫子兵法》裏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這可謂是古往今來戰爭經驗的總結。

“知彼”的情形十分複雜,包括對對方的將帥、士氣、作戰能力、所處形勢等所有方麵的綜合了解。

如果說“知彼”難的話,“知己”就更難,所謂“當局者迷”,人們往往很難對自己做出客觀的了解和評價。如果既能客觀地評價自我又能全麵地了解對手,那麼就會無往而不勝。

但在“知彼”的諸多方麵中,了解彼方主帥的性格、謀略、為人心態、誌向等因素恐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首要的。隻要能吃透對手,對他的意圖了然於胸,那主動權也就牢牢在握。

中國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他們往往有如神算。實際上,他們也是平凡普通的,隻不過善於根據社會形勢、人事去分析得失成敗以及各種力量的對比發展。所以,高瞻遠矚就成了統治者必不可少的素質。

漢代桓譚《新論·見徵》中記載: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裏做客,看見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鍋灶旁邊又有很多木柴。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應該改成彎曲的,木柴則必須移走才好,否則將來可能會引起火災,主人聽到了卻沒有做任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