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堂課 修養——做一個有靈魂的人 謙虛做人,謹慎做事
對學生發火不多,但也有幾次。這說明我的修養還不夠,還得加深修煉。
——張岱年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舉世皆知的毛澤東的名言如此樸素,但卻蘊含著很深的哲理。《周易·謙卦》中說:“謙謙君子,卑以自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道德的人,總是以謙恭的態度,自守德,修養其身。這是崇尚務實的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遺訓。謙虛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使一個人具有特殊的魅力修養。
畢竟,一時的成績不代表永久,也不代表你就比別人高一籌。成績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張揚、炫耀隻會帶來負麵效應。
中國人受儒家傳統文化影響深厚。“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樣的格言、警句多如牛毛。它們說的都是對待榮譽的看法,在榮譽麵前保持平和,才會有更大的進步,也不會影響到別人,特別是沒有成就的人的感情。
不僅中國如此,國外也一樣。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英國哲學家斯賓塞認為:“成功的第一個條件是真正的虛心,對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見,隻要看出與真理衝突,都願意放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我從不歌頌自己,我有財產、有家世,我花錢慷慨,朋友們說我風趣,可是我絕口不提這些。固然我有某些優點,而我自己最重視的優點,即是我謙虛……”可見,謙虛是我們人類共同珍視的美德。
愛因斯坦由於創立了“相對論”而聲名大震。據說,有一次,他9歲的小兒子問他:“爸爸,你怎麼變得那麼出名?你到底做了什麼呀!”愛因斯坦說:“當一隻瞎眼甲蟲在一根彎曲的樹枝上爬行的時候,它看不見樹枝是彎的。我碰巧看出了那甲蟲所沒有看出的事情。”
謙虛是成功的要素,謙遜與內心的平靜是緊密相連的。內心的平靜是做人的一種高度的智慧。我們越不在眾人麵前顯示自己,就越容易獲得內心的寧靜,這樣,就容易引起別人的認同,得到別人的支持。
反之,顯示自己是一個危險的、十分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它會使你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顯示成果、自吹自擂或試圖讓他人信服你的個人價值方麵。而誇誇其談、自吹自擂通常會使你驕傲自滿,把榮譽當做自我欣賞的裝飾品,衝淡你的成就或在你引以為豪的東西上的肯定錯誤的感覺。
其實,自高自大、自傲也是缺乏智慧的一種表現。一個人如果稍稍有一點可憐的成就,耳朵就不靈光了,眼睛也花了,路也不會走了,因為他開始自我膨脹、發燒了;自以為寫了兩篇文章就成了作家,演了兩部電影就成了電影明星,唱了兩首歌就成了歌星……
一個人的成就再偉大,也隻是相對於個人而言;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宇宙之中,沒有什麼不是渺小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麵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你不應該過於看重它,因為它已成為你的曆史。不要留戀你的影子——哪怕它很輝煌,它畢竟隻是虛無縹緲的影子而已。要知道,當你望著你的影子依依不舍的時候,你正好背離著照亮你的太陽。
天地之間,萬物共存,任何事情都是相對的。就好比,妲己美,卻狠毒;褒姒美,卻憂鬱;飛燕美,卻瘦弱;玉環美,卻肥胖。再美的人從某個角度說都有她的醜,甚至有時美之所在也就是醜之所在。因為美本來就是相對的,它和醜共存於統一體。自我感覺美好的東西或許在別人眼裏醜陋不堪,此時非常美好的東西彼時亦會一錢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