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堂課 道德——德不孤,必有鄰 為他人著想,有愛就有一切(2 / 2)

“我們隻能進去一個人,你再和丈夫商量一下,看你們願意讓我們哪一位進去。”另一個老人補充說。

夫人又一次跑回屋,把老人們的話告訴了丈夫,丈夫非常驚喜,他說:“既然如此,我們就邀請財富老人吧!親愛的,快去請他進來!”

夫人卻不同意,她說:“親愛的,我們為什麼不邀請成功呢?有了成功,我們還缺少財富嗎?”

這時,一邊的小女兒插話了:“爸爸媽媽,邀請‘愛’進來不是更好嗎?我認為,一個充滿‘愛’的聖誕節才是最好的。”

“那就聽女兒的吧!”丈夫對妻子說。

夫人再一次跑出去告訴三位老人:“如果你們不肯一起進來的話,那麼請叫‘愛’的老人跟我來吧!”

“愛”朝屋裏走去,另外兩個老人也跟在後麵。

“剛才我邀請你們一起進來,你們說不能一起進屋。現在我邀請的是‘愛’,你們怎麼又願意來了呢?”夫人不解地問財富老人和成功老人。

“難道你不知道嗎?哪裏有愛,哪裏就有財富和成功!假如你邀請的是成功和財富,那麼另外兩人就會留在外邊。但是你邀請了愛。愛走到什麼地方,我們就會陪伴他到哪裏。”兩個老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是的,有愛就有一切。心中有愛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帶給我們感動;這樣的人,自然會受人歡迎,自然比普通人更容易接近成功。所以,即使是在商品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成功也並不是冷酷的代名詞,財富也並非僅僅體現在金錢與數字上。人與人之間,隻有相互付出相互給予相互關心相互敬愛,人間才會產生綿綿不斷的能量與生機,社會才會有更多和諧更多暖意更多活力,幸福和快樂才會常駐人間。

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更願意用“善”來替代“愛”。著名小說家王朔說過,人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其本質就是物理上的能量守恒定律——你做了一件壞事,你打著各種冠冕堂皇的幌子把別人的東西巧取豪奪到你那裏去了,你仗勢欺人,別人或許敢怒不敢言,但“敢怒”二字就說明“報”的能量已經產生,再也不會消失。它如何積累,如何醞釀,如何釋放,都隻是一個時機和管道的問題。反之,你做了一件好事,付出了愛心,幫助了別人,別人即便不能即刻報答你,但至少不會討厭你,周圍的人也會認可你。認可你的人多了,善報自然會絡繹不絕地隨之而來。所以,不要再唱什麼“有多少愛可以重來”,那是不成熟的想法,是自私,是狹隘的自愛。人心都是肉長的。想讓愛重來,多來,不斷地來到自己身邊,就先試著付出自己的愛。愛人,就是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