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堂課 挫折——人生最大的金礦是苦難 不經曆風雨,焉能見彩虹
沒有誌氣的人,沒有成敗可說;有誌氣的人,沒有經過二三十年奮鬥不懈的閱曆,也不會懂得成功與失敗是怎麼一回事。成功是什麼呢?成功是巧,是天,不是我。失敗是什麼呢?失敗是我,是我的錯誤,我有缺漏。
——梁漱溟
“人生是一杯苦酒”、“生活是一團亂麻”、“活著太累了”……說到人生,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消極的形容詞。必須承認,這絕不是所謂的“無病呻吟”,無論我們怎麼樂觀,多麼沒心沒肺,但生活強加給我們的痛苦卻是明擺著的:挫折、羞辱、失業、失戀、失親、疾病、沒錢、蝸居、沒車、沒名、沒希望、沒前途、沒尊嚴、沒人理解……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傷心處。如果不能設身處地的去理解別人的痛苦,就站在那裏忽悠什麼開朗、樂觀、堅強、自信,無疑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其實,承認人生有痛苦,就好比我們必須承認金錢是現代人生活的主心骨一樣,雖然有點“不光彩”,但這種坦承卻自有它的價值。不肯承認人生有痛苦,恰恰說明你極有可能是在逃避痛苦。而真正的快樂,則源自於我們對痛苦的領悟,而不是回避和掩飾痛苦,更不是強作歡顏。我們應該直視痛苦,轉化痛苦,像接受滾水洗禮的茶葉一樣,痛並快樂著接受人生給我們的考驗。
某山有座古寺,寺內高僧佛法精深,度人無數。這天,一個失意的年輕人來到寺中,要求高僧幫他剃度,皈依佛門。
“我看施主塵緣未了,還是請回吧!”高僧勸道。
年輕人沮喪地說:“禪師,我屢屢失意,連連受挫,您為什麼不肯收我為徒,讓我跳出苦海呢?”然後,年輕人一邊歎息,一邊向高僧訴說自己的遭遇。
高僧靜靜地聽著,如同入定一般,直到年輕人說完,仍然不發一語。年輕人很奇怪,問道:“禪師為何不說話?”
高僧並不回答,隻是吩咐身邊的小和尚:“這位施主遠道而來,速去燒一壺溫水送來。”小和尚答應一聲,轉身離去。
不一會兒,溫水送到,高僧抓了一撮茶葉放入杯中,然後注入溫水,放在年輕人麵前,微微一笑,道:“施主,請用些茶。”
年輕人一看,杯中之水半開不開,杯中茶葉全部浮在水麵上,一看就沒有泡開,於是問道:“請問禪師,貴寺怎麼用溫水衝茶?”
高僧微笑不語,隻是重複道:“施主遠道而來,口中必定饑渴,先請用些茶吧。”年輕人隻好端起杯子,輕輕咂了兩口。
“請問施主,這茶可香?”高僧問道。
聽到詢問,年輕人又咂了兩口,細細品味一番後,搖頭說道:“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
高僧笑笑說道:“此茶乃是閩浙名茶鐵觀音,怎麼會沒有茶香?施主不妨再飲。”
年輕人心說,的確是沒有茶香啊!他端起杯子,又喝了兩口,再三品味,仍然沒有茶香。這次,他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高僧又是一笑,再次吩咐小和尚:“燒一壺沸水送來。”小和尚聽命而去。
不一會,一壺冒著熱氣的沸水送到。高僧又取來一個杯子,放入茶葉,然後提壺注入少許沸水。年輕人一看,杯中茶葉上下沉浮,頓時便有一絲茶香侵入鼻間。
茶香誘人,年輕人禁不住伸手去端杯子。卻聽高僧說道:“施主稍候。”說罷提起水壺,再次注入一縷沸水。這一次,杯中茶葉上下沉浮得更加迅速雜亂。同時,一縷更醉人的茶香隨水汽騰出杯子,刹那間滿室清香。
年輕人見了,不禁歎服高僧茶道精妙。
就這樣,高僧連續往杯中注水五次,杯子將滿未滿,一杯碧綠,滿室生香。
高僧笑道:“施主請用此茶。”
年輕人端起杯子,淺咂慢飲,頓時唇齒生香,更是讚不絕口。
“施主可知道,為何同是鐵觀音但茶味迥異?”高僧問。
年輕人答道:“大師先用溫水,後用沸水,應該是用水不同吧。”
高僧會心一笑:“不錯。茶道首重茶質,次重用水。用水不同,茶葉沉浮就不同。用溫水衝茶,茶葉浮在水上,不經沉浮,茶香就不會散逸。用沸水衝茶,再掌握一定的技巧,茶葉上下浮沉,反複多次,自然就會釋放出春雨之清幽、夏陽之熾烈、秋風之醇厚、冬霜之清冽。施主,人生亦如茶道,必經沉浮,方可成大器。施主有心向佛,則無處不是三寶地。施主,請回吧!”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不經曆風雨,人生就如同溫水沏茶,淡而無味;經曆了滄桑,正好像沸水沏茶,沉浮之間自有一縷清香。哲人說:“不要抱怨我們遍體鱗傷,因為我們選擇了遠航”,世事浮沉、人生無常,也許恰恰是我們的機會。與其在失意中沉淪,自己把自己打敗,何不把自己當成一杯好茶,讓挫折釋放我們的魅力,讓苦難把我們變得更加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