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米芾是個大畫家,專愛收集古畫,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他在汴梁城閑逛時,隻要發現有人在賣古畫,總會立即上前細細觀賞,有時還會要求賣畫者把畫讓他帶回去看看。賣畫者認得他是當朝名臣,也就放心地把畫交給他,他便連夜複製一幅假畫,第二天將假畫還去而將真畫留下。由於他極善臨摹,那假畫的確足以亂真,故此得到不少名人真跡。
一日,當他又用此法將一幅足以以假亂真的畫還回去時,畫主人卻說了一句:“大人且莫玩笑,請將真畫還我!”米芾大驚,問道:“此言何意?”那人回答:“我的畫上有個小牧童,在小牧童的眼裏有個牛的影子,您的畫上沒有。”米芾聽罷,這才叫苦不迭。
上述這個極易被人忽略的小牧童眼裏的牛的影子,就是細節,而一向“穩操勝券”的米芾,也正是“栽”在眼中的牛這個小小的細節上,賣畫者憑他對細節的關注避免了損失。
一位朋友的兒子很喜歡彈鋼琴,如今他兒子已經成為了一個極有發展潛力的鋼琴手。不過,開始時並不是這樣。起初,他兒子並不情願彈鋼琴,每次練琴都是由他把兒子按到鋼琴旁邊。第一次上鋼琴課時,他兒子僅僅學會了兩個鍵,這真令朋友和他妻子黯然神傷。要知道,他們可是花了大價錢購置了鋼琴,又專為他兒子聘請了鋼琴老師。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朋友兒子的演奏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鋼琴課的內容也越來越難,越來越複雜。現在,聽他兒子演奏已經成為他們家人的一種享受,而他兒子也真正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慢慢地逐步提高,正是鋼琴家成長之路的關鍵。即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也需要一步步地學會每一個琴鍵呀!
有時候,我們想做成一件大事,完成一個目標,並不一定要馬上就做成,不妨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一點一滴做起,等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引起質變,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人,隻要能一心一意,就沒有做不好的事。事情有大有小,但隻是相對而言,很多時候,大事不一定真是大事,小事也不一定真的就是小事,關鍵在於做事者的認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然而,如果連小事都做不好,那麼做大事也很難成功。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也改變世界。真正有實力的人,都能夠看到細節的力量,並將之引入生活和工作當中,學會注意細節,不要讓機會從身邊溜走,不要讓成功倒在細節上。從細節入手,改變自己,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