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白潭(1 / 2)

白潭,一個位於杭嘉湖平原的水鄉小鎮,麵積約兩萬平方千米,自古繁華,商賈雲集,民風淳樸,是浙北地區大運河的重要商埠。全鎮河道如網,臨水而建,因水成街;古宅成群,古橋飛跨溪塘,河畔綠樹成蔭;河道舟楫不絕,河巷笑語不斷,宛如河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宛如是位恬靜的江南女子。

白潭鎮上的韓家,今日可謂是張燈結彩,敲鑼打鼓,鼓樂齊鳴,韓家老爺韓駿文的遠房堂弟韓耀亭今日成親,他比韓駿文小了整整十三歲。

韓駿文的曾祖父是個鄉紳,為人忠厚,讀了一輩子的書,有些家底,到了韓駿文父親的時候,太平天國入了白潭時被抓了壯丁帶回了營房,因為韓駿文的父親是個貢生,識字,於是就安排了他做文書之類的工作,韓父沒有辦法,隻能先答應下來,三四個月之後,找了個機會連夜逃回了家中,一路上風餐露宿,找了個廟宇暫歇息,才修整了不少方能安全回到家中,見家中親人都安然無恙才抱頭痛哭。

此時韓祖父已經過世幾年,家中已開始走了下坡,經此一難,便又開始快速衰落,家底快見底了,從未經商,書香門第的韓家便分了家,此前因為種種原因還未來得及分。

年少的韓父就開始在醬園店裏做起了學徒,再從學徒做起了夥計,之後就做到了醬園店的主管,攢了些錢財家底,辦了一個蠶繭小廠,再經過韓駿文手中,已經逐漸穩定。

當年分家但是大部分還是住在一塊的,這韓耀亭是韓駿文四祖父的唯一孫子,四祖太爺一家當年生活得比較不好,把韓耀亭送去了學彈詞,如今韓家在往上走,便把他接回了韓家,韓駿文也沒有同胞的兄弟,在同一輩中,他最大,其次就是韓耀亭,也將韓耀亭視作親弟。

韓耀亭今日娶妻,臉上未見有多高興,反而平平淡淡的,轎子落在韓宅四廳門前,韓耀亭牽著新娘子的玉手,拜了堂,入了洞房。

夜晚酒席,韓耀亭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喝著一杯又一杯的喜酒。洞房內,新娘子楊素玲正坐在喜床中,用手半掀開紅蓋頭,向四周瞧了瞧,又放下。

洞房外,十三歲的韓淑雲與八歲的韓逸然正偷偷地跑來看新娘子。

“來了來了。”韓淑雲聽到有人過來了,立馬拉著韓逸然跑了。

韓耀亭踉踉蹌蹌地走進了洞房,用手摘下了楊素玲的紅蓋頭,“睡了吧。”立即解衣而睡。

楊素玲沒弄明白就見韓耀亭已經睡著了,上前去推了他幾下,紋絲不動。

“哦,醉啦。”心中自語道,也解衣而睡。

第二天,楊素玲在鏡前梳妝,陪嫁的丫鬟綺兒替楊素玲戴上珠釵首飾,要去拜見韓家的長輩了。

韓宅一共五進深,每個廳各有兩廳,一廳三大開間,共七個天井。韓耀亭住在五廳。

楊素玲感歎,果然是大戶人家。

韓駿文上邊有一個七十五歲的母親施氏,如今在長輩裏麵她最大。

韓耀亭的母親是汪氏,這些楊素玲都一一拜過了,接著,其他房的也都認識了一下。

“弟媳婦,剛嫁過來,可別拘束了。”韓駿文的妻子胡氏對楊素玲說。

“素玲,你既然嫁過來了,成了我們韓家的媳婦,規矩嘛,要知道。”汪氏這時候發了話。

楊素玲道:“是,媳婦知道。”

“我還沒有講完呢,不要插嘴!”汪氏不悅起來。

楊素玲見狀立即道:“阿婆娘娘請說。”心裏想著:果然來了一個下馬威。

身旁的人都知道汪氏是拿出了當婆婆的架子了,都靜靜地在一旁看著,韓耀亭更是一言不發地喝了口茶。

汪氏繼續道:“撈娘應生兒育女,伺候長輩與自己的丈夫,這些都不可懈怠。”說完了以後,停頓了一下,楊素玲望了兩眼:“媽說的是,媳婦一定牢記在心,媳婦剛剛嫁到韓家來,還有木牢牢地方不曉得,還需要阿婆娘娘多教教媳婦才是。”

楊素玲本來隻是想謙虛一下,沒想到汪氏並不滿意:“你那個親姆沒教過你什麼呀!還要我這個阿婆娘娘做什麼事!”

楊素玲一時語塞,尷尬地不知說些什麼。

這時施氏對汪氏說:“你不要這樣講,素玲她剛嫁也一定不全知道這裏的狀況,當然要你這個阿婆娘娘多去提點一下她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