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十四 與人合作 1.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1 / 2)

習慣十四 與人合作 1.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單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與人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互惠互利,雙方都從中獲益。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棍魚竿和一簍鮮活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看到不遠處那蔚藍色的海洋時,他連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遣憾撒手人囊。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

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要想到達目的地,與人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每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有些人精力旺盛,認為沒有自己做不到的事。其實,精力再充沛,個人的能力還是有一個限度的.超過這個限度,就是人所不能及的,也就是你的短處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同時也有自己的不足,這就要求我們要養成合作的習慣。隻有與人合作,才能用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

人的性格和能力是有差別的,這些差別是長期養成的,不能說哪一種類型

就一定好,哪一種類型就一定壞。正是這些不同,每個人所能從事的工作性質就不一樣,要想有所作為,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然後選定一個適合你自己的工作。在與人合作時,也應注意分析別人的性格特點,盡可能使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他能彌補你的短處,你能補救他的不足。

隻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井能利用他人的優勢來彌補自己不足的人,才會在今天的社會中取得成就。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物竟天擇,適者生存”,可以說,競爭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競爭者與合作者作為競爭與合作的主體及對象,與競爭合作相伴而生,相伴而滅。

合作與競爭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實不然,合作與競爭有許多相通的地方。合作與競爭,可以說伴隨著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合作與競爭不僅沒有削弱、消亡,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合作與競爭的趨勢在增強。而且,隨著人類生存空間的不斷拓展,交往範圍的不斷擴大,人與自然鬥爭的不斷深化,科技的不斷發展,合作與競爭的聯係還將日益加強。在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象,通信、交通等的發展使人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變得空前容易,不論是國與國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抑或是具體的個人之間,競爭與合作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裏,進行交流與合作的成本將大幅度降低,而效率則將大幅度提高。實際上,封閉的個人和孤立的企業所能夠成就的“大業”將不複存在,合作與團隊精神將變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習慣的人將不可能成就事業,更不可能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強者。人們隻有承認個人智能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閉的危害性,明確合作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地以合作夥伴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缺陷,增加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應付知識經濟時代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