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打工的南陽人李某,深知打工一族的思鄉情結。她回鄉過年之前,特地找到不回老家過春節的同鄉打工仔、打工妹,把他們的生活、工作情況用攝像機拍下來,同時還錄下他們對家鄉父老的祝福。李某將這些照片和錄音帶帶回家鄉送給他們的親人,每人收取一定的費用。李某除去路費外,還賺了400多元。
賺錢的靈感來自悟性,來自經驗。有了靈感遇上機會還得有膽量迅即運作。如果該出手時不出手,財運便與你“拜拜”了。
靈感思維常以“一閃念”的形式出現,使人們創造活動進入到一個質的轉折點,產生靈感思維不僅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而且要具有觀察、搜集、積累信息資料的能力,更要有一個好的激發點,上述故事中,“思鄉情結”、“當天即取”、“股民就餐”都是很好的激發點。
一位下崗職工,曾經擺地攤賣過菜、賣過日用小百貨,收益都不理想,隻能夠勉強維持生活。
在擺地攤的過程中,她發現賣舊書的生意不錯,特別是在一些大專學院附近,一些雖然舊卻有學習價值和閱讀價值的數學參考書、文學書籍以及言情小說之類賣得都很好。這兒的舊書攤主每天都有不菲的收入,比她賣菜和賣小百貨強多了。於是,她就改行賣起了舊書,收益果然比以前強了一些。1994年春天她丈夫也從單位下了崗,兩個人就分成兩個攤賣舊書,掙幾個錢維持家庭生活。
在賣舊書的過程中,她發現舊書的價值差別很大,那些教科書和言情小說之類一本賣不了多少錢,而一些線裝書和早期的圖書以及“文革”當中的圖書報刊卻能賣很高的價錢,一本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元也有人要。買這些書的人有的是自己收藏,有的是轉手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倒賣。發現了這一點,她在收購舊書的時候就對這類書非常注意,買到手後仔細研究分類,自己留下一部分,其餘的攢到一定數量時,她就試探著坐車帶到北京的舊書市場上出售,獲利果然不菲。
這位下崗職工的曆程啟發我們:思路就是財富。每一個項目,都可以采取“先發散、後集中”的辦法進行思考。掌握了“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的方法,你掙錢的路就有了千萬條,任你選擇。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條最能掙錢的路,也可同時選擇幾條路並駕齊驅。
有兩個青年一同開山,一個把石塊兒砸成石子運到路邊,賣給建房人,一個直接把石塊運到碼頭,賣給城裏的花鳥商人。因為這兒的石頭總是奇形怪狀,他認為賣重量不如賣造型。三年後,賣怪石的青年成為村裏第一個蓋起瓦房的人。後來,不許開山,山上的人用漫山遍野的鴨梨招來八方商客。他們把堆積如山的梨於成筐成筐地運往北京、上海,然後再發往韓國和日本。而就在村裏的人為鴨梨帶來的小康日子歡呼雀躍時,曾賣過怪石的人又賣掉果樹,開始種柳樹。因為他發現,來這兒的客商都不愁挑不上好梨,隻愁買不到盛梨的筐。五年後,他成為第一個在城裏買房的人。
大家都知道“錢”需要付出才能獲得,要說“錢”能“想”出來,不啻天方夜譚。然而,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創業成功,就必須善於開發新思維,多想、巧想、妙想,“想”出一條新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