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九 正確思考 2.勤於動腦,成功就在自己的身邊
思考的力量是決定人生勝負成敗的關鍵,要想成大事,必須把思考的時間留出來。
希臘戲劇家索福克勒斯說:“知識必須通過行動來獲得。”換言之,成為一個善於思考的人的惟一方法就是去思考。
拉開曆史的帷幕就會發現,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學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給思考留有一定時間的。
據說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建立,經過了“十年的沉思”。他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偉大思想家黑格爾在著書立說之前,曾緘默六年,不露鋒芒。在這六年中,他是以思為主,專研哲學。哲學家認為,這平靜的六年,其實是黑格爾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德國數學家高斯,在許多方麵都有傑出的貢獻,有人稱他為“數學的王子”,而他則謙虛地說:“假如別人和我一樣深刻和持續地思考數學真理,他們會做出同樣的發現的。”
蘇聯昆蟲學家柳比歇夫在回答一位抱怨沒有時間考慮問題的年輕科學家時說:“……沒有時間思索的科學家(這不是短時期,而是一年、二年、三年),那是一個毫無指望的科學家。他如果不能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擠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那他最好放棄科學。”
天才不是固執者,而是懂得適機地去專心思考。
開普頓·布朗先生一直在潛心研究橋梁的結構問題。當時要在他家附近的特威德河上建一座大橋,開普頓一直在構思如何設計一座造價低廉的大橋,畫出比較理想的圖紙來。在初夏的一個早上,晨露未幹,他正在自家的花園裏散步,看到一張蜘蛛網橫在路上。他突然靈感大發,一個主意湧上心頭。鐵索和鐵繩不正可以像蜘蛛網一樣連成一座大橋嗎?結果他發明了舉世聞名的懸索大橋。
當馬爾格茲·沃賽斯特在套爾當囚犯時,有一次,他觀察到水壺裏的熱氣掀起水壺蓋子這一現象,從此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蒸汽動力這個課題上。他把觀察的結果發表在《世紀發明》這本雜誌上,相當一個時期,他的論文被當作探討蒸汽動力的教材使用。一直到後來,賽威熱、紐卡門等人把蒸汽原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製造了最初的蒸汽機。後來瓦特被叫去修理這台已屬於格拉斯哥大學的“紐卡門機器”。這一偶然的事件給瓦特帶來了一次機遇,他花一輩子時間使蒸汽機完善起來。
善於抓住一些偶然的事件,善於抓住由這些偶然事件造成的機遇,從中探索出內在的原理,引申出科學的知識,這是許多科學家、發明家的成功之道。
隻要勤於動腦,成功就在自己的身邊。那些成大事者往往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於某一特定的方向,利用思考的力量,抓住了成功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