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六 終生學習 3.一邊工作一邊也能學習(2 / 2)

終身教育適應了這樣一種職業觀念:在作用上,職業不隻是個人為維持生活而必須選擇的社會角色,而且是保持個人與時代發展同步的參照係;在內容上,職業不再隻是完成影響企業運轉的那部分任務,而且還包括為了將來也能勝任工作而接受的教育和培訓;在形式上,職業不隻是一個工作崗位,更是一所具有不斷更新的培養目標的小型培訓基地。

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需要高水平知識和能力的職業的數量越來越多,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隨之增長,而且專業不斷更新,這些進程將使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遠超過中等教育。加上信息和傳播技術使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教育模式更多,因此大學普及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這種普及並不是讓所有的人都從中等教育直接過渡到高等教育,並將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的最後階段,而是讓所有人在一生的不同階段接受某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實行全民終身教育。

(4)書籍

人生不可一日無書。書滿足人類喜新厭舊的本性。你看世界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推陳出新,令你挑花了眼。人生苦短,及時讀書,否則將後悔莫及。

有人總結出人生不同階段讀書的作用與樂趣:

少年讀書:擺脫文盲,奠定基礎,認識自我;

青年讀書:謀職安身,講求時效,自我定位;

中年讀書:滋潤心靈,舒緩心理,提升品質;

老年讀書:神遊千古,神交友朋,智慧人生。

書實在是人生的需要,而非外在的強加。書是你我的良師益友,實應好好珍惜。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已經過去了,但是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則永遠不會過時。

哈利·杜魯門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總統。他沒有讀過大學,曾經營農場,後來經營一間布店,經曆過多次失敗,當他最終擔任政府職務時,已年過五旬。但他有一個好習慣,就是不斷地閱讀。多年的閱讀,使杜魯門的知識非常淵博。他一卷一卷地讀了《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此外,他還讀過威廉·莎士比亞的所有戲劇和十四行詩等。

杜魯門的廣泛閱讀和由此得到的豐富知識,使他能帶領美國順利度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時期,並使這個國家很快進入戰後繁榮。他懂得讀書是成為一流領導人的基礎。讀書還使他在麵對各種有爭議的、棘手的問題時,能迅速做出正確的決定。例如,在20世紀50年代他頂住壓力把人們敬愛的戰爭英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解職。

他的信條是:“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是一名領袖,然而每一位領袖必須是讀書人。”

美國前任總統克林頓說:“在19世紀獲得一小塊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錢;而21世紀,人們最指望得到的贈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聯邦政府的獎學金。因為他們知道,掌握知識就是掌握了一把開啟未來大門的鑰匙。”

每一個成功者都是有著良好閱讀習慣的人。世界500家大企業的CEO至少每個星期要翻閱大概30份雜誌或圖書資訊,一個月可以翻閱100多本雜誌,一年要翻閱1000本以上。

如果你每天讀15分鍾,你就有可能在一個月之內讀完一本書。一年你就至少讀過12本書了,10年之後,你會讀過總共120本書!想想看,每天隻需要抽出15分鍾時間,你就可以輕易地讀完120本書,它可以幫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麵變得更加富有。如果你每天花雙倍的時間,也就是半個小時的話,一年就能讀25本書——10年就是250本!

我覺得,每一個想在35歲以前成功的人,每個月至少要讀一本書,兩本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