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六 終生學習 2.一專多能,才能拓寬發展空間
現代社會擇業競爭如此的激烈,我們要想生存,就要樹立起學習終身製的習慣,爭取一專多能,多元化發展,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一個人如果掌握多方麵的才能,就可以適應任何情況,不管社會怎麼變化,都會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現代社會擇業中,我們隻有樹立起學習終身製的觀念,爭取一專多能,多元化發展,一是為了謀生,適應這個社會,二是為了充實自己。
有一位老師,在單位又兼任會計,她的教學業務和會計業務能力都是說得過去的,工作以後,一直未放得下學習,並已參加了注冊會計師考試,這幾年她也發表過許多的“豆腐塊”。後來,她所在的學校招生形勢很差,學校關了門,隻發生活費,按理說找工作不成問題,而且她在擇業上本來就無貴賤觀,可真找工作時,又是性別原因,年齡原因等給限製了,加上現在又懷孕了,於是她索性拿起筆來在家做個清貧的自由撰稿人,從而也為自己闖出一條路來。
“家財萬貫不如薄技養生”這是一句老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化,傳統的“從一而終”的就業觀念,正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企業兼並破產和減員增效帶來的下崗、待崗,富餘人員大量增加,為“第二次就業做準備”已成為一些人的共識。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其技術和技能是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也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參加工作一二十年,一個不注重隨時給自己充電的人,到了企業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的時候,你原有的知識量,早已經嚴重“透支”,經不起市場的風起雲湧。怎樣才能讓“謀生手段”這張存折上的數字越來越大,“終身學習,隨時充電”才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法門。僅僅守著“幹一行,愛一行”的觀念是不夠的,隻有“精一行、會兩行、懂三行”的複合型人才,才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傳統意義上的七十二行,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已經明顯不夠了,全世界每年有多種工作崗位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同時,又有上千種新興的崗位悄然出現。目前,國家推行的勞動用工資格認證製度,正是為人們提供了正確規範就業的管理。求職者除其各項應有學曆以外,還必須經過培訓、考核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才能獲得新職業。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君不見:電腦、計算機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電子維修、文秘財會、棋藝茶道等各種培訓班的“人氣”很旺嗎?如今,文明素質和職業技能已經成為影響你收入高低和生活質量的最主要的因素。當企業經營出現困難時,高素質、多技能的員工輕易跳槽,享受高薪;而隻有單一技能的職工的就業率就低得多。許多人早已開始針對市場需要什麼就學什麼,知識結構裏缺什麼,就補什麼。隻有渾身“修煉”得“十八般武藝”,任何變化你都能泰然處之。“藝多不壓身”,正如一句廣告詞所說:有實力才有魅力。處於社會競爭的我們,要認清個人所處的位置,認識到培養各種技能的重要性,這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人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
有一個朋友,她下崗了。年齡已過30歲,她花兩年時間苦讀韓語,因為有些基礎,她領到國家承認的專業文憑。她被一家中韓合資企業聘去當翻譯。重新工作的她,嚐到過下崗的苦衷,工作很賣力氣,月薪也比在以前的單位時高出好幾倍。工作中,常有些日本客戶來談項目,日語她懂幾句,但很不成樣,她又暗下決心,研讀日語,陪客戶時向客戶學習,工作之餘用錄音機學習,節假日她去外語學院學習,家裏的事全托付給她丈夫了。又經過3年的努力,她的日語水平已達到六級,口語達到相當的水平。後來,她又跳槽到大連市一家中日合資企業,收入頗豐。
想想看,她設有外語的技能誰會要她,她沒有日語的技能又怎麼能跳槽,掙更多的錢呢?過去有句話叫做“空麵袋子在哪也立不起來。”
意思是說人沒有點兒技能是不行的。現在還有一句話“一個人總得有兩下子,一下子是不行了。”為啥不行了呢?就是社會發展了,科技進步了。再則,這個“一技”還是“多技”怎麼比,和誰比。如果範圍很小,限於家裏,班組裏,小企業裏是不行的,那也不叫一技。所謂的“一技”或是“多技”必須是國家認可的,社會認可的,有相當範圍,這種多技才有作為。
總之,我們隻有更努力,更出色,更獨立,才能在這個社會站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