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五 勤奮刻苦 5.敬業精神:讓你與成功有約(1 / 1)

習慣五 勤奮刻苦 5.敬業精神:讓你與成功有約

任何一個雙手插在口袋裏的人,都爬不上成功的梯子。隻有那些熱愛自己事業,對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全身心地投入的人,才會獲得人生的成功。

創造了經濟高速增長奇跡的日本人有這樣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隻怕工作狂。形象地闡明了敬業和成功之間的關係。

敬業,往往意味著對事業的全身心的投入,意味著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苦痛,意味著長時間的艱苦勞動,意味著可以接受前進中任何障礙的挑戰。敬業,還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業中去,隻有那些熱愛自己事業,對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全身心地進行投入的人,才會獲得人生的成功。

著名的女指揮家張培豫就是這樣一位全身投入於音樂之中的成功者。然而,也正是敬業的精神的習慣才造就了她本身。

張培豫是一位世界馳名的著名指揮家。在西方樂壇上,指揮這一行業是男士的世襲領地。張培豫卻靠著超凡的實力打入歐洲樂壇,並出任德國卡塞爾歌劇院的首席指揮。

世界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稱張培豫為“與生俱來的指揮家”。他說:“我認為她在音樂上有無限量的才華和能力,並有足夠的音樂經驗足以領導一個高水準的樂團。”指揮家小澤征爾、馬澤爾·羅林也極其稱讚她很有才華。

張培豫極其敬業,她的敬業精神是出了名的,她曾創下一個月內指揮三場高水平的音樂會的記錄,也曾在不到半年內指揮過八場演出。

《人民音樂》雜誌的一篇文章形容她:像一架上滿發條的鍾,在不停地轉著、走著。

張培豫對樂隊要求以嚴格而聞名,但她最苛刻的還是自己。她有一種為了藝術可以不顧一切的精神。

青年時代的張培豫隻是台灣省的一名鄉村女教師,她因調教有方,率團三次奪取台灣中部小學合唱比賽冠軍而小有名氣。一次演出前,她摔傷了,醫生囑咐她必須靜養,她卻堅持打著石膏參加了排練和演出。一位觀看演出的台灣教育獎學金評委目睹此景,深為感動,極力為她申請赴奧地利留學的獎學金,使她實現了到音樂之國求學的夙願。

張培豫的敬業精神,不僅為她贏得了走向音樂事業的重要機遇,也是她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

在北京指揮貝多芬專場音樂會之前,她突然生病了,大家都擔心她是否會推遲演出,熟悉她性格的大提琴家司徒誌文卻說:“隻要不倒下,她會不顧一切地堅持演出。”

果真,她最後如期而至,並且執棒的曲目還是力度最大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一個月後,在指揮另一場演出時,上台前她一直頭疼,吃了幾片止痛藥,她就又出現在指揮台上。她說:“本來我可以節省點兒力氣,但我對音樂一向是全力以赴。”

張培豫曾對記者說過這樣一段話:

“音樂與我的心結合在一起,它是從我的心裏流出來的,是我的肺腑之言。……當我把音樂作好,我就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這是我生活的目標,也是我從事指揮的意義所在。”

“我熱愛音樂,太熱愛了!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可以超越它,也沒有任何其他的事情能夠讓我如此投入。哪怕我走得再艱辛,我也不會放棄。”

這一番肺腑之言的確能引起我們的沉思。

張培豫的敬業習慣使她從一個普通的鄉村女教師登上了德國卡塞爾歌劇院首席指揮家的寶座。這其中,對音樂的忘我精神,和音樂融為一體,並為了音樂可以犧牲自我的精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音樂是她的全部,她的一生就是一場接著一場的精彩的音樂會。在張培豫的人生當中,成功的素質便是敬業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