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一 設定目標 3.沒有目標的行動是盲目的
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向何方,便不會取得什麼。
讓我們看看一項毛毛蟲的實驗室,也許對我們有所啟示:
一隊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有一條帶頭,其餘的依次跟著,食物就在枝頭,一旦帶頭的找到目標,停了下來,他們就開始享受美味。有人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做了一個試驗,將這一組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一個圓形,帶頭的那條毛蟲也排在隊伍中,那些毛蟲開始移動,它們像一個長長的遊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觀察者在毛蟲隊伍旁邊擺放了一些它們喜愛吃的食物。但是,毛蟲們想吃到食物就得看它們的目標,也就是那隻帶頭的毛蟲是否停下來,一旦停下來它們才會解散隊伍不再前進,觀察者預料,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出於預料,那隻帶頭的毛蟲一直跟著前麵的毛蟲的尾部,它失去了目標,整隊毛蟲沿著花盆邊以同樣的速度爬了七天七夜,一直到餓死為止。
沒有目標的行動隻能走向滅亡。目標對我們非常重要,不容忽視,目標是所有奮鬥者幸福的起點。
人是受目標驅使的。當我們很小的時候,看到別人走路、講話、讀書、騎車,等等,我們就下定決心也要學會這些本領。雖然並不是有意識地這樣做,但我們確實是為自己樹立了目標。盡管達到這些目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還是要努力取得成功。我們喜歡挑戰、學習和成功帶來的刺激。正是這樣,我們學會了走路,講話和其他許多現在看來都很簡單自然的東西。
目標甚至還可以使人們保持青春和幸福。美國一項統計數字表明,男人平均死亡的年齡是退休後兩年。這表明如果在某一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它就會成為一個人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如果突然間將其從生活裏拿走,他就會覺得自己似乎失去了活著的意義,或者繼續活下去的願望。結果,人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了,身體變弱了。
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發現,在為老年人開辦的療養院裏,有一種現象非常有趣:每當節假日或一些特殊的日子,像結婚周年紀念日、生日等來臨的時候,死亡率就會降低。他們中有許多人為自己立下—個目標:要再多過一個聖誕節、一個紀念日、一個國慶日,等等。等這些日子一過,心中的目標、願望已經實現,繼續活下去的意誌就變得微弱了,死亡率便立刻升高。生命是可貴的,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做應該做的事,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人生才會有意義。如果一個人沒有奮鬥目標,就很容易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諸如憂慮、恐懼.煩惱和自憐等情緒的困擾。所有這些情緒都是軟弱的表現,都將導致無法回避的過錯、失敗、不幸和失落。因為在一個權力擴張的世界裏,軟弱是不可能保護自己的。
一個人應該在心中樹立一個合理的目標,然後著手去實現它。他應該把這一目標作為自己思想的中心。這一目標可能是一種精神理想,也可能是一種世俗的追求,這當然取決於他此時的本性。但無論是哪一種目標,他都應將自己思想的力量全部集中於他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上麵。他應把自己的目標當作至高無上的任務,應該全身心地為它的實現而奮鬥,而不允許他的思想因為一些短暫的幻想、渴望和想象而迷路。這是通向自我控製和集中思想的光明大道。即使在他為自己的目標而奮鬥的道路上一次次地失敗(這對於他來說在所有的軟弱被克服之前是很自然的事),但是他愈來愈堅強的性格將是他真正成功的保證。這也會為未來的力量與成功創造一個嶄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