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啊,收拾好行李了嗎?咱們準備出發了,從咱這坐車到你爸那啊,得半天呢。”
孟母望著生活了16年的門口,終於要離開了,看著這個村莊從貧窮落後到旅遊景點,真的不易啊,孩子他爹最近也挺累吧。孟母看著這個村莊愣了神。
“好的媽!我把東西拿出來就好。”
“好~媽等等你。”
孟母看著受了16年苦的女兒,喂雞喂鴨種地等農活都沒落下過,開始懷疑當初夫妻倆的決定是否是正確的。
母女倆拉著行李箱趕到汽車站,過了安檢,兩人在候車廳等著班車。
“媽,你說我爸到底是為什麼不回家啊,這麼久都沒時間嘛?尤其是每年寒假結束開學的時候,我的同學都在說寒假裏的故事,她們的爸爸帶她們出去玩了。每次到這種話題的時候我都會回避這個話題,因為我隻知道我的父親在市裏,連工作是什麼我都不知道。”
孟母沒有立即回話繞開了話題
“月月,你看這車站多好啊,當年咱們來的時候啊,都沒那柏油公路,現在都鋪上了,多好啊。”
柳月斐見母親沒有回答也不再繼續這個話題了“真的嗎?好像自從我有了印象的時候它是水泥路呢。”
孟母沒有說話,低頭看了眼車票,從洛洲到京城165公裏的路程我們隻用3個小時,晏德卻走了6年。母女倆上了車,兩人一路沉默,各有各的心事。孟母恍惚的看著窗外的景色,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路旁的楊樹遮住了太陽,一縷縷的陽光照射在臉上,孟母閉上眼睛。
16年前,晏德讓孟母帶著月月遠離京城的家園到了洛洲一個農村,在這個完全陌生的農村,而這兩人的到來對當地人來說像是外星人一樣,不會做飯,不會洗衣,不會種地。
孟母從來也是十指不沾陽春水,而到了這裏,也迫不得已學起了家務和農耕,磕磕碰碰總算學會了家務,做飯的中途甚至幾次切傷了手指,但還要照顧好月月,好不容易等到月月上小學,終於孟母輕鬆些了,幸虧兩家的基因強大,讓月月幾乎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即使生活艱苦,但晏德對母女倆的經濟資助並不少,但每次月月總會節儉的使用金錢。孟母總會勸說“沒事的,東西要買喜歡的,而不是便宜的,錢是用來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不是降低我們對生活的體驗感。你值得貴的東西,你不必為此有負罪感。”
但月月總是認為生活艱苦,家裏的資金很少,母親又沒有工作,錢嘛,省省總會有的。如果孟母和月月說了家裏的經濟情況她可能會不相信,而且也違背了當初夫妻倆的決定。雖然現在的住處生活艱苦,但經濟條件並不艱苦。孟母和晏德始終認為生活可以艱苦,但精神世界和文化素養絕對不能。
孟母在月月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給月月養成一個閱讀的習慣,從繪本到名著,但到最後還是讓月月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閱讀類型。但凡是月月想看的書,孟母幾乎都會給買,不管是小說還是漫畫,還是文學經典,都支持。隨著時間的流逝,月月的書籍從幾本到幾百本,孟母為此特意整改了一個小型書房。
月月對書籍一直是處於敬畏和喜愛之心,不舍得書籍受一點“委屈”。這次回京城還特意把書都帶上了,孟母哭笑不得“月月咱還會回來的不用現在拿,這麼多書太多啦,還不輕呢。”“還回來啊,那早說,就帶一本最近看的書去吧,不然不看書總感覺少點什麼。”不得不說這個習慣的的確確是養成了。讀書改沒改變還是不知道,畢竟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了。不知道月月到了家裏會是什麼心情和狀態啊,畢竟瞞了16年,在這16年裏也沒少被同學孤立,這些在愛好和成績在農村仿佛就不應該存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