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叫做楊銘宇的黃燜雞店,楊銘宇在蘇州是連鎖品牌了,在我大學外的彙金廣場也有一家分店。
以前和胖子老去蘇科大外的那家楊銘宇黃燜雞。點上一份特辣黃燜雞加豆腐泡,黃燜雞上來的時候看著滿盆的辣椒和豆腐泡在盆裏咕咕冒泡,隻要17元,還能從冰箱裏拿一盒免費的冰紅茶。這對學生時代的我們來說,實在是莫大的享受。
但是他家的衛生情況有些差,自從我看到他們在地上從鍋裏舀出雞肉分配在外賣訂單裏時,我就再也沒吃過他家的黃燜雞。
這家新湘苑外的楊銘宇,又靠近蘇州大學,此時店裏有不少學生模樣的人,有的可能是附近的白領,他們就這樣毫不違和的坐在店裏,我看到了兩個時代的相遇,人的青年和中年。
老板是個四十來歲的蘇州男人,店裏還有一位可能是他媽媽的蘇州阿婆,一個負責燒,一個負責收拾。
見我進店,老板接話道:“吃點什麼?”
“我不吃,我想打包兩盒米飯,我看上麵寫的單要米飯三元。”我說著,對著付款二維碼掃了六塊錢。
我實在不想和老板墨嘰,其實一盒米飯三塊錢,兩盒六塊錢已經算吃虧了,我急著回去給蔣瑜炒蛋炒飯吃,接過老板打包好的兩盒米飯,順帶拿了兩副一次性筷子,我快步走出了店門。
開車經過樓下的時候,我看到餘清一個人在邊上的座位坐著,她並沒有回家,停好車後,我走到了她的身邊。
“你吃飯了嗎?”我問道。
“還沒吃,單位中午吃飯的點已經過了,我現在也沒啥胃口吃東西,所以在這坐一會。”她說道。
“那你在這等會,我上樓炒好飯,給你帶來一份,這根筷子你拿著,在這等我,不要亂跑。”我說道。
我將那副筷子放在了她的手裏,這是我給她的約束,讓她能夠乖乖的在這坐著等我。
由於我現在也是暫住在蔣瑜的家裏,邀請餘清上去吃,實在是不太合適,我進樓道的時候再往她那瞄了一眼,她竟然真的乖乖的坐在那裏,手中還拿著我遞給她的一次性筷子。
我快步走上了樓,這兩盒米飯炒出來的蛋炒飯,完全夠我們三個人吃了,因為蛋炒飯還會加很多的配料。
“王安,你快點炒吧,我餓了。”蔣瑜抱怨道。
“別急,好的蛋炒飯是需要時間的。”我說道。
我的蛋炒飯說是集百家之長那有點誇張了,但真的參考了我媽還有很多人炒蛋炒飯的經驗與步驟。
其中一位玩德萊文的主播,我看過他炒蛋炒飯的視頻,他說道:“這個蛋炒飯,炒到最後,要把它壓平,在鍋子裏悶一會,最後關火用餘熱再悶三分鍾,這樣炒出來的蛋炒飯會有硬硬的口感。”
我打開冰箱,拿了五顆雞蛋出來,打在了一個碗裏,在這碗雞蛋液裏,我加入了鹽和味精,然後將這幾個雞蛋與調料充分的打散融合。
鍋子裏,先倒入鋪滿底層的花生油,等鍋熱起後,我將雞蛋液倒入鍋中,先鋪成一塊圓餅狀,過了三秒後,我用鍋鏟將凝固的雞蛋液鏟成大塊的碎狀,找了先前裝雞蛋液的碗先盛出,放在一邊。
我在蔣瑜家的冰箱裏,還看到了放在冰箱速凍裏的蝦膏,這白色的小方塊讓我如獲至寶,我將冰凍的蝦膏切成了顆粒狀的塊塊,在鍋裏倒入花生油後,將這些蝦膏直接倒了進去。
帶有水分的蝦膏在鍋裏爆開,我搖晃著鍋子,將熱油與蝦膏充分接觸,再次倒入炒好的雞蛋,再然後是那兩盒米飯,這一步講究的是快,在前兩個食材炒香的時候,要將米飯與其充分融合。
當我看著蝦膏與雞蛋在米飯中均勻分布的時候,我有了滿滿的成就感。
炒蛋炒飯的分歧,在開頭先炒蛋還是先炒飯,同樣存在於這最後是否要倒醬油。
我不喜歡著蛋和飯的本色被黑黑的醬油覆蓋,所以我從來不加醬油,醬油的味道和原本加在雞蛋液裏的鹽也會起不小的衝突,在米飯炒好後,我除了再加點味精入味,便不再添加多餘的東西。
我將小蔥洗幹淨後,切成小段,撒在鍋裏的蛋炒飯上,將其均勻的炒進蛋炒飯裏,最後壓實之後關火,又燜了三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