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華北地區戲劇 北京市
京劇
“那一天爺爺領我去把京戲看,看見那舞台上麵好多大花臉,紅白黃綠藍顏色油的臉……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這首唱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悅耳無比的歌,名叫《唱臉譜》,它所唱的正是京劇中的“臉譜”。
眾所周知,唱京劇的演員們都要畫臉譜。不過,這臉譜可不是隨便畫的。京劇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人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征這個人的性格、角色和命運,幫助人們理解劇情。一般來說,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奸詐凶惡;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這一點,我們在上麵的歌詞中也多少有所體會。
那麼,京劇除了臉譜這個有意思的特點以外,還有什麼獨到之處呢?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人都熱衷於它,並將其稱之為“國粹”呢?下麵,我們就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一下京劇。
被稱為“國粹”的京劇,是我國最具影響力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曆史。它的前身為徽調,通稱皮黃戲。曾一度稱為平劇,後改稱京劇。
在表演上,京劇歌舞並重,融合了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節奏感強,創造了許多程式性的表演動作。京劇行當分生、旦、淨、末、醜,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嗩呐及鼓、鑼、鐃鈸等樂器伴奏。
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法,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戲曲演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麵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淨)。但是,不管演員擅長哪一項,他都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這四種基本功,唯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京劇的傳統劇目約有1000出,常演的大概有400出左右,比較擅長於表現曆史題材的政治、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曆史演義和小說話本。既有整本的大戲,也有大量的折子戲,此外還有一些連台本戲。比如,咱們熟悉的《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等,都非常的精彩。
京劇形成雖然不過200年的時間,但它的根基卻異常堅實而雄厚。京劇具有總體的寫意性,以形傳神,物我滲透,將生活的自然形態提煉概括為節奏鮮明、韻律嚴整的程式,大大提高了藝術表現力。京劇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造,並且不遺餘力地追求美。比如,京劇中旦角的表演往往千嬌百媚、美輪美奐,一笑一顰、一招一式都融合於美的氛圍之中。鑒於此,在2010年11月16日,國家將京劇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京劇藝術具有現代性,可以與時俱進地煥發活力,從而成為推動曆史、影響現實的精神力量。京劇所蘊藏和承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能夠為民族魂魄的振作、民族精神的弘揚、民族價值觀念的再造、民族文化的複興提供營養和資源,對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和諧的人類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