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筠聯合北漢對抗宋廷(1 / 3)

宋太宗趙匡胤既登九五,自然要光宗耀祖一番。高祖、曾祖、祖父、父親一一立廟,享受供奉。母親杜氏被尊為皇太後。民間傳言:“皇太後曾讓趙匡胤,趙匡義、趙光美兄弟立下金匱之盟,兄終弟及,避免前朝主少國疑的悲劇。”當然這很有可能是趙匡義為了掩飾燭光斧影弑兄奪位而捏造的故事。

卻說杜太後禦殿受朝,趙匡胤下拜,文武百官都進行朝賀,真個是普天同慶。然而杜太後卻滿臉愁容。左右人問及原因,杜太後道:“天子置身民上,果能製治得宜,原可尊榮過去,倘或失道,恐將來欲做一匹夫而不可得。”趙匡胤聞言,也是猶如當頭棒喝,驚出一身冷汗。不得不說,杜太後看得通透。既而冊封王氏為皇後,其他宗親冊封有差。

趙匡胤有一妹妹,被冊封為燕國長公主。公主曾嫁給米福德,不幸丈夫早亡,寡居多年。如此韶華少婦,獨守空房,對著那春花秋月,悲從中來,淒楚哀怨,端的雨恨雲愁。趙匡胤貴為皇帝,也不忍心妹妹淒淒慘慘戚戚。於是有意撮合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與燕國長公主喜結連理。可巧高懷德夫人亡故,鰥居多時。宋太祖趙匡胤派遣心腹趙普和竇儀前往說和,高懷德欣然同意。公主本就天香國色,況且還能成為皇親,何樂而不為。當下選定吉日,屆期完婚。

婚禮這天,高懷德滿麵春光,乘坐高頭大馬,擁著鳳輿,前往皇宮接親。新娘子鳳冠霞披,裝束得如同天仙下凡。禮畢,高懷德迎著新娘回到自己府邸。又是一番忙碌,行過交拜禮後,才算是禮成。古代結婚,繁文縟節,太過複雜。百官慶賀,菜肴豐盛,觥籌交錯,熱鬧的不得了。酒闌席散,高懷德才回洞房。燕國公主淺妝淡抹,肌膚勝雪吹彈可破,手似柔荑盈盈一握,柔弱無骨千嬌百媚,望之讓人心神俱醉。高懷德廣頤方額,虎臂猿軀,豹頭燕頷,豐神綽約。新婚燕爾,洞房花燭,描不盡的春光旖旎,說不完的你儂我儂。巫山雲雨,顛鸞倒鳳。流連忘返的溫柔鄉,欲仙欲死的英雄塚。

新朝初立,萬象更新。正當眾人沉浸在無限歡樂之中時,急報傳來,潞州節度使李筠起兵抗拒朝命。趙匡胤召集眾將領商議出兵事宜。高懷德隻得披掛整齊,聽從調遣。

李筠,太原人士,曆經唐、晉、漢三朝,戰功卓著。後幫助郭威稱帝,建立後周。長期以來,李筠在山西地區抵禦北漢和契丹的侵犯,立下赫赫戰功。宋朝初立,趙匡胤對李筠格外優待,加封李筠為中書令,檢校太尉,領召義軍節度使,駐紮潞州。但資曆甚老的李筠對於趙匡胤這位後起之秀顯然是不怎麼看得上的。就在趙匡胤派遣使者冊封李筠的時候,李筠居然命人拿出郭威的畫像,涕泣不已。這種行為就是在告訴趙匡胤你不配。在左右再三勸說之下,李筠才勉強接受冊封。趙匡胤也算大度,對此事擱置不提,息事寧人。

北漢政權得知李筠不服趙匡胤的心態,派人聯絡他一同起兵,對抗宋廷。李筠長子李守節陳述得失,再三勸阻。怎奈李筠鐵了心要和宋廷對抗倒地,也是沒法。李守節還是做了最後的努力。他請求父親道:“如果要舉兵起事,必須要趁宋廷不備,突然發難,尚有一絲機會。不如讓我帶上北漢的書信獻給朝廷。趙匡胤以為我們忠於他,一定不會懷疑。到時候見機行事,也許有贏的機會。”李筠一聽,這主意不錯啊。於是就派遣李守節去開封,一麵獲取情報,一麵隨時準備做內應。

李守節得到李筠許可,立即從山西出發,到達開封,向宋太祖趙匡胤獻上北漢書信。趙匡胤自然高興,很是稱讚父子二人的忠誠。李守節在開封住下,眼見宋廷一片安穩,上下同心,各鎮都表示臣服,預料李筠起兵不會成功。於是秘密寫信給李筠,勸導其效忠朝廷,不要有異心。怎麼料李筠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要造反,把自己兒子坑害不淺。

趙匡胤也是厚道人,得知李守節一直勸導其父親效忠朝廷,不僅沒有因為李筠造反怪罪李守節,還把他遣送回潞州。李守節回到潞州,急切勸誡李筠切勿起兵。李筠卻覺得,既然兒子都安全回來了,更沒有什麼顧及得了。直接造反。

對於李筠的行為,我覺得還是值得肯定的。雖然這裏麵更多的是他對趙匡胤不服,看不上。但多少還是有對後周的忠誠的。在五代十國那個時代,對君主有忠心的人不多了。

李筠命人起草檄文,曆數趙匡胤罪狀,大意還是愧對周室厚恩,欺負孤兒寡母之類。李筠一麵將檄文布告天下,一麵派遣儋珪突襲澤州。儋珪是李筠手下驍將,尤善騎兵突襲。接到命令的儋珪帶領數百騎兵,一路狂奔到澤州。此時澤州的守將張福尚還沒有得到李筠造反的消息,沒有提防就給儋珪開了城門,結果被襲殺,澤州被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