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高考複讀熬出頭,金榜折桂上大學(1 / 3)

功不唐捐,玉汝於成。這兩句話分別來自《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詩經·大雅·民勞》,意思是說,你的所有功德與努力,不會白白付出,一定會收獲相對的回報,就如同打磨璞玉一樣磨練你,最終使你成功。而一個人能否成功,除了努力,或許還需要一個機會。而時勢給了徐家齊一個參加高考機會。徐家齊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但最終還是搶到了考上大學的入場券,從此迎來人生重要轉折點。

1977年,國家恢複了中斷10年的高考製度,采取自願報名、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凡是符合招生條件的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均可自願報名。這為許多文化基礎較好而家庭出身“不好”的知識青年,以及渴求知識但沒有背景和關係的學子,提供了翻身的機會。從1977年10月出台恢複高考的決策到1978年,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各大高校錄取了68萬名大學新生。

徐家齊就是一名渴求知識但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的學生,縱有“海到無邊天作岸,登上絕頂我為峰”的傲氣刻苦求學,但沒有機會參加高考,也就沒有了變現“黃金屋”“鐵飯碗”和去大城市發展的機會。但有資格高考終究還是被他等到了。當時徐家齊在家裏一邊幹著農活,一邊在收聽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聽到高考恢複這個消息先是愣了好一會,然後停下手中的活靜靜聽著,因為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自己聽錯了。後來新聞廣播花了10分鍾講這個,他才緩過勁來終於相信了,然後興奮得跳了起來,跑到外麵抱著爺爺又哭又笑,“高考恢複了!我可以參加高考了!高考恢複了!我可以參加高考了!”,這類似“範進中舉”的場麵讓爺爺當時摸不著頭腦,不甚理解,但看到孫子這麼高興,他也為此高興。

但高興不起來的是,徐家齊在1977年10月21日知道的消息,而高考11月28日開始,12月25日結束,留給徐家齊複習的時間僅僅隻有1個月。時間如此倉促,讓好久沒學習、當時還兼職生產隊副隊長的工作的徐家齊難以趕上複習進度,複習也沒能全身心投入。但即使是這樣,他報考時還是毅然決然得填了“清華大學”,因為這是他最向往的學校,北京是他最向往的大城市。

等到高考成績公布時,徐家齊早早跑到張貼成績的泰德區第一中學,學校門口外麵貼了十幾張紅色的紙,上麵寫滿了考上大學的學生名字。徐家齊好不容易擠進了人堆裏,心裏怦怦直跳地從第一張看到了最後一張,沒有找到自己的名字。

這個時候心裏特別慌,想著會不會是看漏了,然後又從最後一張慢慢看到了第一張,還是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

最後還是忍不住,又吸了一口氣,從嘈雜的人堆裏靜下心來從第一張又仔仔細細看到了最後一張,還是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反而看到了兩個班上同學的名字。

周邊有的人看到自己的名字激動得手舞足蹈,有的垂頭喪氣地離開,有的難掩心情激動笑著笑著就哭了。徐家齊感覺周邊都安靜了,當時數學老師張華潤喊他,他都沒有聽見。直到他走到沒人的地方,才緩過神來偷偷擦了擦眼淚。

爺爺看到眼睛紅腫的他沮喪回來,感覺他像丟了三魂七魄一樣,就問他“怎麼啦”,他像中邪一樣一言不發。爺爺也就猜到他十有八九沒考上,於是安慰他:“沒關係,實在不行就跟我賣醬油!”。

生性好強的他,聽了這個更加難過了。他鬱悶了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想起班裏玩得要好的同學張越考上了包頭鋼鐵學院,強烈的對比讓他心裏就像被刀割了一樣難受。自此之後,他待在家裏哪也不去,也不敢出去,曾經信誓旦旦說要考上“清華大學”,現在隻能淪為別人的笑柄談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