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改變性格,改變命運——性格突破 正直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曾經對美國建築學的師生們發表講話,他說:“什麼是一塊磚頭的名譽呢?那就是一塊實實在在的磚頭;什麼是一塊板材的名譽呢?那就是一塊地地道道的、名副其實的板材;什麼是人的名譽呢?這就是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一個正直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和尊敬。所以擁有一顆正直的心,對於做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正直意味著高標準地要求自己,在英語中,“正直”一詞的基本詞義指的是完整。同樣,一個正直的人也不能把自己分成兩半,他不會心口不一,因為他不會撒謊;他也不會表裏不一,說一套,幹一套——這樣他才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正是由於沒有內心的矛盾,才給了一個人額外的精力和清晰的頭腦,使他更容易獲得成功。
正直的人,實際上意味著他有某種內在的一定之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反映著他的個性特征。而且,正直有時可以創造出神奇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成功的基石。
許多年前,一位作家在一次倒黴的投資中,損失了一大筆財產,瀕臨破產,他打算用他所賺取的每一分錢來還債。三年後,他仍在為此目標而不懈地努力。為了幫助他,一家報紙組織了一次募捐,許多人都慷慨解囊,這是一個誘惑——接受這筆捐款將意味結束這種折磨人的負債生活。然而,作家卻拒絕了,他把這些錢退還給了捐助人。幾個月之後,隨著他的一本轟動一時的新書的問世,他償付了所有剩餘的債務。這位作家就是馬克·吐溫。
在美國的工業社會中,很多人所麵臨的競爭是嚴峻的。一年接著一年,實業家們苦心研究年輕人在學校裏的成績,審查他們的申請,為符合理想的人們提供特殊的優越條件。大腦、精力、實際能力,這些都是他們實際上所尋求的,因為這一切都是需要的。但這些隻能讓一個人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如果他要攀上高峰,擔當起指揮決策的重任,卻需要一種最重要的品格:正直。正直使人們擁有堅持原則和正義的力量。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並能公開反對你確認是錯誤的東西。
一位護士剛從學校畢業,在一家醫院做實習生,實習期為一個月,在這一個月內,如果能讓對方滿意,她就可以正式獲得這份工作,否則,就得離開。
一天交通部門送來了一位因遭遇車禍而生命垂危的人,實習護士被安排做外科手術專家——該院院長亨利教授的助手。複雜艱苦的手術從清晨進行到黃昏,眼看患者的傷口即將縫合,這位實習護士突然嚴肅地盯著院長說:“亨利教授,我們用的是12塊紗布,可你隻取出了11塊。”“我已經全部取出來了,一切順利,立即縫合。”院長頭也不抬,不屑一顧地回答。“不,不行。”這位實習護士高聲抗議到:“我記得清清楚楚,手術中我們用了12塊紗布。”院長沒有理睬她,命令道:“聽我的,準備縫合。”這位實習護士毫不示弱,她幾乎大叫起來:“你是醫生,你不能這樣。”直到這時,院長冷漠的臉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舉起左手裏握的第12塊紗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