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國塔的位置布局:
以塔為中心
塔與殿並列
殿前設雙塔塔移出寺外
塔移出寺外
5. 佛塔的功能
宣揚佛法
埋藏、保存、供奉舍利
觀察敵情、瞭望
登高賞景
引航導渡
美化風景
(三)石窟
中國佛教石窟的特點:
1. 建築以石洞窟為主,附屬之木構築很少;
2.其規模以洞窟多少與麵積大小為依憑;
3.總體平麵常依崖壁作帶形展開,與一般寺院沿縱深布置不同;
4.由於建造需要開山鑽鑿石,故工程量大,費時也長;
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繪畫等藝術中,還保存了許多我國早期的建築形象。
第三節 居住建築
一、住宅的發展概況
1 住宅是人類最早的一種建築類型。舊石器時代的天然洞穴、構木為巢均是遠古人的住宅方式。
2人類第一次勞動大分工,即農業的出現而形成固定的居民點﹣﹣聚落。
人類第二次勞動大分工,即商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聚落分化成以農業為主的鄉村和以非農業為主而以商業手工業為主的城市。
這是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產生的。
3 由於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不同,以城市達官貴人的住宅和鄉村中鄉紳庶民的住寶為代表,在漫長的曆史發展中也自成軌跡。
4 總的來說,城市中的住宅隨著社會的發展有較明顯的形製變化,而鄉村中的住宅則更多的在適宜技術上不斷演進。
另一方麵,由於人口遷徙、文化傳播等,兩者亦互有影響和交流。
(一)早期住宅
《儀禮》記載,春秋時期士
大夫住宅由庭院組成:
1.入口有屋 3 間,明間為門,左右次間為塾;
2. 門內為庭院,上方為堂,既為生活起居之用,又是會見賓客、舉行儀式的地方;
3.堂左右為廂;堂後為寢。
(二) 漢代住宅
1 一種是繼承庭院式,根據墓葬出土的畫像石、畫像磚、明器陶屋等實物可見。
規模較小的住宅有三合院,L形住房和圍牆形成的\"口\"字形,及前後院形成的\"曰\"字形院。
中等規模的住宅如四川成都出土的畫像磚,右側有門、堂、院兩重,是住宅的主要部分;左側為附屬建築,院亦有兩重,後院中有方形高樓1座。這種類型均在庭院的基礎上發展而成,有的是前後擴展院落增多,有的向兩側擴展,並設有高樓,有向高處發展的意圖。
2 另一種是創建新製一塢壁,即平地建塢,圍牆環繞,前後開門,塢內建望樓,四隅建角樓,略如城製。塢主多為豪強地主,借助塢壁加強防禦,組織私家武裝。到黃巾起義時,著名的塢壁有許褚壁、白超壁、合水塢、白馬塢等等。
(三)隋唐五代住宅
從北魏時期,貴族住宅的大門,用廡殿式頂和鴨尾,圍牆上有成排的直欞窗,內側建有圍繞著庭院的走廊。至隋唐五代,住宅仍常用直欞窗繞成庭院。宅第大門有些采用烏頭門形式,有些仍用廡殿頂。
從隋到晚唐,有一個從廊院式到合院式的交叉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