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離眛,東海郡朐縣人,該縣地處東海之濱,鍾離眛父親鍾離奎是一名跑海運的船老大。
鍾離眛八歲便跟隨父親,常年在海上跑北方遼東、南方廣州海運路線。
鍾離眛九歲這年泗水郡、碭郡、九江郡等地爆發了瘟疫,治療瘟疫藥材全國緊缺、價格暴漲。
郯城一姓朱的商人便嗅到了商機,找到鍾離奎,讓其去北方遼東郡遼口(遼寧省營口市)拉一批藥材貨物來。
商人問:“往來需多日,船價需多金”。
鍾離奎答道:“需四十日,船價需二十金”,商人擔心瘟疫短時間結束,藥材價格下跌,便問:“三十日可否”。
鍾離奎猶豫後,仔細想了想,便說:“可以,但需加五金”。
商人一口答應,交給鍾離奎五金定金,鍾離奎寫了收據竹簡遞給商人,道:“今日回去理好合同,明日拂曉出海帶來”。
“好,感謝”商人答後便回城去。
兩千多年前,海運不發達,絕大多數貨船長隻有十餘米、寬隻有四米,載貨不足三十噸,抗大風大浪不足。
往往海上運輸航行,都是沿著大陸沿岸十裏外航行。這樣優點就是抗風險強,一旦遇到海上風暴、台風、大浪可以及時返航回大陸港口躲避。缺點就是路途太遠、費時間。
鍾離奎這次答應商人三十日往返,便是冒險走另外一條捷徑航運路線。
大家看地圖都知道江蘇與遼寧之間隔著一個山東省,山東省是一個半島,連雲港往北二百九十裏便到了山東。
一到山東必須折返向東航行,因為巨大曲曲折折半島往東延伸了六百五十裏來,隨後到達最東端威海市。
所有貨船必須沿著曲曲折折大陸邊緣航行六百五十裏來至威海市,然後才可從威海市直入碧波無瀾、平靜似鏡的內海渤海來。
這段連雲港至威海路程共九百四十裏,如從連雲港往東海一百五十裏後,再向北三百裏便可直達威海市。
這段海運路程才四百五十裏,足足比第一條航線節約近五百裏,也就是節約了十天的路程。
翌日拂曉,鍾離奎與船上十八名水手早早在碼頭旁貨船上等待商人。須臾,商人帶著兩名隨從而來,三人登船後,水手們便拉起桅杆上的風帆來後、便來至最底層的暗倉來,交替劃著長槳,貨船便向東駛入一望無垠的東海去。
三日後貨船向北掉頭繼續航行,一連二日無事。
第三日清晨,晴空萬裏,微風拂拂,大多水手都在船頭甲板上嬉鬧,鍾離奎與商人圍著茶幾坐在甲板上,正喝茶聊天。
突迎麵微微爽風,漸漸涼了些,鍾離奎也不以為然,一壺茶喝完後,讓小兒鍾離眛去船倉中取些開水來,再把茶壺中的茶泡一次。
鍾離昧剛進倉,鍾離奎臉麵便迎來陣陣猛風,便見遠處海平麵上出現一道黑團團的烏雲,快速向這邊撲過來。
霎時,遠處烏雲吞噬了小半個天來,隱隱約約見黑雲裏閃出幾道電光來,隱隱約約聽黑雲裏麵傳來如巨石相互摩擦聲來。
鍾離奎立即從椅子上站立起來,大叫一聲:“夥計們,大暴風來了,快、快、快”。
船艙外、船艙裏的水手立即迅速行動起來,登桅杆收帆的收帆、拾家零的拾家零、加固船倉船舷的加固船倉船舷,大夥有條不紊不到一袋煙時間,將迎接大風暴前的準備工作全部完成。
鍾離奎到處檢查一番後,大喊一聲:“進船艙”,於是鍾離奎牽著驚魂不定的商人袖子拉進船艙來,鍾離奎見所有人進倉後,大喊一聲:“將倉門關死”。
最後幾名進入船艙的水手,立即用木栓將艙門給栓牢,並用麻繩捆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