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英出使羅馬帝國,帶來了亞歐五十餘國的使者和客商,班超設宴招待。
班超看到這些外國使者和客商,都願意到大漢天朝來,或收複關係,或洽談貿易,自知得益於天朝國富民強和西域穩定。西域的和平安寧,各民族的融合團結,草原綠洲,傾注了他和甘英多少心酸和淚水。
想當年,初來西域這不毛之地,遍野荒涼。諸侯國相互爭鬥,王國輪流坐莊。特別是匈奴這個馬上民族,不勞而獲,靠搶劫為生。連年的戰爭,致使民族仇恨加深。百姓苦於戰亂,流離失所,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有的民族還逃進了大蔥嶺的深山老林,故鄉河流幹涸,草原變成了沙漠。
如今的西域,幾十個諸侯國都歸附大漢天朝,和睦相處,流落域外的民族又回到了故鄉。百姓辛勤勞作,沙漠變成了綠洲,遼闊的草原上牛肥馬壯。天山腳下,商品雲集。大漢天朝絲綢瓷器漆器走出國門,亞歐各國的玻璃海珠金銀器具等奇貨,也深受天朝臣民喜歡。
天朝皇上看到西域邊疆穩定,域外各國不斷遣使臣服納貢,龍顏大悅,對班超予以褒獎。
甘英和郭恂鞍前馬後,追隨班超多年,也功勞卓著,卻沒有得到皇上的封賞。班固覺得有愧於心,他決定上書天朝,祈求皇上給予褒獎。
班超找來甘英和郭恂商議。
班超說:“各國使臣要到天朝覲見皇上,郭管家和甘兄弟誰願帶隊前往?”
郭恂說:“自從跟隨都護來到西域,我已多次到過京城。都護這些年還沒有覲見過皇上,也沒有回家看望親人,還是您親自帶隊回京城為好!”
班超說:“按天朝律例,都護沒有皇上詔書,不能隨便回京城,看來隻有讓甘兄弟去了。”
甘英說:“我在京城又沒有親人,隻為能覲見一次皇上,我看我沒必要回去。郭管家親人眾多,去京城的路又熟悉,還是讓您帶隊合適。”
班超覺得讓郭恂帶隊去京城比較理想。郭恂確實年事已高,在都護府也隻能看看家,做點輕便的活兒。甘英就不一樣了,西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調解諸侯國之間的矛盾,到諸侯國辦理政務,領兵打仗,每一樣都離不了他這個助手。
班超說:“既然甘英兄弟不願回朝,那就讓郭管家辛苦一趟。我這裏有份給皇上的奏折,是為你們奏請封賞的,郭管家務必保管好。”
郭恂心想,我和甘英跟隨你班超二十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皇上一點獎勵都沒有。你能當上都護,也是我家老爺竇大將軍推薦的,還在西域封了侯,讓皇上給我們弄個一官半職,也是應該的。
郭恂對班超說:“我和甘老弟謝謝都護的提攜。請都護放心,屬下一定把外國使臣安全護送到京城。”
郭恂帶著各國使臣走後,班超還是放心不下。他了解郭恂這個人,生性貪婪。各諸侯國送給都護府的金銀珠寶,大多進了他的腰包。每次到京城去,都帶走很多箱子財物。班超和甘英都覺得財物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也沒在意。這次給郭恂奏請封賞,隻建議皇上封他一個八品小吏--監丞,不知道他是否滿意。
郭恂的管家身份,不能覲見天朝皇上。他回到京城,將班超的奏折交給竇固,再由竇固麵呈皇上。皇上念甘英和郭恂勤勉輔佐班超管理西域,批準了班超的奏折。
郭恂知道了皇上給他一個八品小吏的虛職,甘英是三品大員--西域都護副校尉,兩個人的差距如此之大,他對班超很是不滿。
郭恂對竇固說:“班超在西域稱王稱霸。諸侯國國王稍有不服,就被斬殺,想立誰為王就立誰為王,諸侯國的臣民都意見很大。他還把大月氏贈送給皇上的獅子和鴕鳥,占為己有。”
竇固說:“你是皇上安插在班超身邊的眼線。以前你多次回來,怎麼沒有把這些事告訴我,都是為班超說好話!”
郭恂說:“初到西域,兵荒馬亂的,班超采取一些過激手段,維護西域秩序,也情有可原,沒想到他會一直這樣殘酷無情。諸侯國給皇上的金銀珠寶,也讓他中飽私囊。”
竇固說:“你說的話要是屬實,就隨我進宮麵奏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