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 章 我叫顧方(2 / 3)

顧方聽蕭成墨此言,心中甚是暢然,又重新燃起了鬥誌,與蕭成墨雙雙站起,神色堅毅的說道:“好,那就借秦兄弟吉言,來日大器晚成,定與兄弟把酒言歡,暢談天地。”

“好!”

蕭成墨見顧方是不可多得的將才,有機會必要將他委以重任,為朝廷所用。

話說完畢兩人便一路砍拾幹柴,在兩山交界處,鶴立一塊長滿幹草的石碑,上邊寫著浪子山三個大字,因年代久遠,字跡已有些模糊不清,顧方見蕭成墨沒有要駐足的意思,便出聲叫住了他。

“秦兄,莫要上前了!”

蕭成墨轉頭不解的問道:“為何!”

顧方往密不透風的山林中望了望解釋道:“前邊的山名叫浪子山,那山長年積雪不化,又有野獸出沒,而且山林綿密,路況複雜,早幾年常有村中狩獵的人,不聽勸阻,冒然進山,可竟無一人能全身而退,因有句古話叫浪子回頭金不換,老人想借此名讓進山的人及時掉頭,故命名為“浪子山”。”

蕭成墨聽完顧方的解釋,望向那山,隻覺漆黑幽暗,似是無邊地獄,便不再上前,與顧方砍夠幹柴,兩人便匆匆趕回了。

片刻二人回了茅草亭,顧方架起柴火,擱置幾塊青石,放上一口大鍋,茅草亭的婦人紛紛取來清水,再把那稀少的粗米放入鍋中熬煮。

蕭成墨,走到宛晴身邊,在袖口拿出了一顆野果,遞給了宛晴。

“我嚐過了,很甜!”

宛晴笑著接過,一旁的顧方將上衣圍住的野果,分發給大家後,走過來,饒有趣味的說道:“弟妹好福氣,找到秦兄這麼疼娘子的夫君,你不知道,這去山上砍柴這麼大會功夫,秦老弟這嘴裏擔心你的話就沒消停過。”

秦兄?

宛晴望向蕭成墨,見蕭成墨向自己點頭笑了笑,看來這是為隱藏身份,給自己取的新名字,宛晴心領神會,便沒再多問。

米湯漸濃,宛晴用僅有幹淨的一口碗,盛了些米湯,拿到了,懷抱孫子的老奶奶跟前。

“來!小寶,喝點粥,暖暖身子”

宛晴將粥遞給老奶奶懷裏的孫子,隻見那叫小寶的孩子似是餓極了,竟不管其是否燙口,便要一飲而盡的架勢。

宛晴連忙勸他慢慢喝,莫要燙著,老奶奶見此場景,在身邊默默的擦起眼淚。

見粥已熬好,茅草亭的百姓便一窩蜂的到鍋裏打撈起來,隻一會鍋內就已見底,蕭成墨站在一旁,眉頭緊鎖。

顧方走到蕭成墨身邊,歎氣的說道:“真是世風日下,百姓們躲過了天災,卻躲不了人禍,真是可悲。”

“顧大哥,你有沒有想過反抗。”

蕭成墨問向一旁的顧方,不料顧方卻苦笑著說道:“嗬,反抗,這些都是本本分分的百姓,有什麼能力能和那高高在上的朝廷對抗。”

蕭成墨見顧方對朝廷幽怨頗深,便解釋道:“顧大哥或許對當今陛下,有些誤會,我隻知大蕭皇帝每日四更起便批閱奏折,平外番,治內亂,對百姓之事無一不放在心上,至於賦稅之事純屬地方官員涼州知府一人貪念,造下冤孽,我相信,陛下得知此事必定會,秉公執法,還百姓公道。”

“還百姓公道,怎麼還,大蕭皇帝,在遠隔數裏的金鑾殿,北地之事,他又怎能知曉,隻可惜,我孤身一人沒有能力將這狗官知府砍了,如若不然也算是為朝廷做了件大好事”

顧方對於朝廷早已失去了信心,所以蕭成墨的話,他一字不信,蕭成墨見一時也無法勸解,便隻好閉嘴,靜待時機。

到了晚間寒風刮起,甚是嚴寒,人們互相依偎,來抽取絲絲溫暖,蕭成墨環抱著宛晴,將她摟在懷裏,可宛晴還是冷的牙直打顫,蕭成墨便將宛晴的小手放進了自己的胸膛,宛晴無意間觸碰到了蕭成墨的肌肉,不免一顫,盡管寒冷,可臉上還是火辣辣的滾燙,想把手抽回,怕冰到他,可蕭成墨卻將宛晴的手緊緊扣住,不容她抽走。兩個人就這樣互相依偎,抵禦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