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村
秦宛晴休養了這些時日傷口總算長好了,隻手上的傷口還未來得及全部愈合,不過自己的精神倒是好了不少。想要出門透透氣。
宛晴出了房門,一股田間的清新味撲麵而來“哎這天真好啊,真是舒服”宛晴不禁感歎道。
廖嬤嬤在院中放下農具,走到宛晴前,突然壓低了聲音說道:“小姐,還是回屋吧,最近可不太平,聽說隔壁的宜水縣,有夥強盜,又是殺人,又是搶東西的,宜水縣不少逃難的百姓有的都逃到了咱們縣,咱們可得小心,萬一哪天來了咱們村,可就遭了。”
宛晴聽了廖嬤嬤的吩咐也甚是擔心:“嬤嬤,我最近身體養好了許多,這幾日我會和小春到啟城尋找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店鋪,等找到落腳地,我們就搬離這裏,還有既然離開了丞相府,就不能再用以前的名字,我娘姓唯不如以後就喚我唯宛晴吧”
“好,小姐說的是,奴婢知道了,小春去給小姐打水去了,小姐一會可以泡泡澡,也可疏通疏通筋骨。”宛晴低頭聞了聞自己,確實已經好幾天沒有梳洗了,是該好好泡個澡,好好洗洗了。於是宛晴便美美的泡了個澡換上了小春給她新買的青紫色長裙,配淺紫色薄紗外披,雖然簡單素樸,但相比那身粗布麻衣已是好的太多,頭上戴的還是那隻紫玉簪,梳洗過後整個人玲瓏剔透,即使簡單的服飾也難掩姿色。
收拾完畢,宛晴想拉著小春在村裏逛逛,廖嬤嬤滿口叮囑說讓傍晚時分就要回來,莫要貪黑。宛晴答了一聲便一溜煙的跑了出去,哪裏還像身上有傷的樣子。
向陽村,民風淳樸,村民都熱情的與宛晴打招呼,街道流落著好多流民在乞討,想必這些就是廖嬤嬤說的宜水縣逃難的百姓,宛晴和小春還在村道走著,這也看看,那也看看。
這時一雙黝黑的小手抓住了宛晴的裙擺,宛晴詫異的低頭,對上了一汪清澈如湖水的雙眼,是一個小小的男童,這男童也就四歲大小,臉上都是灰塵,身上也破破爛爛,想必是跟著大人逃難到此的。小男孩抓著宛晴的裙擺不撒手,甚是可憐。
宛晴蹲下身子,擦了擦他臉上的灰暖聲的詢問他:“小朋友,你怎麼自己在這啊,是不是餓了?”那男童也不答話,宛晴轉過頭讓小春去家裏拿一些吃的過來。
過了會小春顛顛的跑來,手裏拿著好幾個包子,宛晴拿了一個給了小男孩,這男童想是餓極了,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宛晴讓他慢點吃,小心噎著,這時跑過來一名婦女,穿著跟這男童不相差,這婦女見到男童哭的泣不成聲,一邊哭一邊說:“你這孩子跑去哪了,嚇死娘了!”
宛晴見這婦女哭的這麼傷心,便去安慰道:“這位大姐,你是這孩子的娘親?”
婦女抬起頭眼淚還在臉上沒有褪去:“是,我是這孩子的娘,我們是宜水縣逃難的百姓,我們宜水縣被強盜打家劫舍,見人就殺,孩子他爹也被強盜所殺隻有我帶著孩子逃了出來,剛才我去乞討,沒留神,這孩子便丟了!”這婦女一邊說一邊哭的泣不成聲。
宛晴聽了也是著實可憐,便讓小春給拿了些許銀兩好度過眼前的難關,婦女見狀連連道謝一個勁的給宛晴磕頭。
宛晴知道她現在沒有能力能夠幫助所有人,隻能先盡自己綿薄之力,至少現在她們母子不用再挨餓。
宛晴興高采烈的出來,現在看到這些難民也沒有了興致,便打算回去商量明日動身去啟城事宜。
正要返回途中,一人攔住了宛晴的去路,宛晴嚇了一跳定睛一看這人劍眉星目、氣宇軒昂,但是看打扮的樣子倒是像流落的難民,宛晴以為他也要乞討些吃的,剛要說話,沒成想這人先是開了口:“方才看到姑娘,對待流民很是善心,我這有一木鐲,想跟姑娘換幾個銅板。”說完便從袖口拿出一個木質鐲子遞給宛晴。
宛晴看那鐲子似是黑檀木所製,表麵粗糙,不像是貴重之物,鐲子邊口處還有一雲紋圖樣。宛晴心想這人雖是流民但是卻很有氣節,想著用物換錢,心中很是敬佩便開口道:“這位大哥,我這還有一些銀兩,你拿去吧,至於鐲子,想必是你珍藏之物,還是您好生留著吧。”說完便讓小春將剩下的銀兩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