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正對了有些人的胃口,知青們聽到這話興奮極了,他們即使下鄉這麼久,也還是有些自視甚高的,總覺得自己和鄉下泥腿子不一樣。
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是大城市人見識廣,是讀書人,隻是無奈一直沒有表演的地方,這下機會可算是來了。
於是一些比較外向的男女知青原地整理了一下衣服,頭發就上台去了,底下的群眾也十分捧場,紛紛叫起了好。
許曉瑜一連看了好幾個表演,發現有的知青確實有點東西,不是跳民族舞就朗誦詩詞,甚至還有一個平時不咋做聲的女知青演唱了一首俄語歌,那激昂的聲音帶動了全場的氛圍。
個個都是人才啊,是她平時眼拙了。
就連楊婉婉和唐蓮夏都上去跳了個簡易的舞,讓許曉瑜努力的回想起原主有沒有啥才藝,最後回想起來原主小時候學啥都沒堅持下去,所以啥也不會。
她自己就更別提了,走點遠路都費勁。
許曉瑜越看越不是滋味,還沒來得及感歎一番,就看著一個個女知青都上去了,心裏一跳有些不好的預感,悄悄的把凳子折起來瓜子收好,剛想偷偷的離開。
楊婉婉那詫異又響亮的聲音響起。
“曉瑜,今天大家難得開心過個節,最後一個女知青也下台了,你也上去表演……咦,你拿著凳子要做啥呀?後邊視野可沒有前麵好!”
“……”
“……凳子底下有顆石頭,我挪個地方,我這就來。”
許曉瑜麵對著眾人的目光,腳步頓在了原地,隻得認命的往台上挪動,這短短的十幾米距離被她走了一分鍾,每走一步都在腦海裏拚命回想自己的技能。
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她猛地想起她現代看的那些故事電影和小說,這時候的人讀書很少看課外書,就是有課外書也是金庸之類的,她完全可以在台上……講故事!
許曉瑜還想起了自己一個小眾的隱藏技能,不管結果咋樣,僵硬著身子站了上去。
場下一片寂靜,那期待的目光讓她頭皮發麻,最後隻能強撐著站直,從台子後麵搬了塊桌子在中央,又撿了塊長方形的石頭,看的底下的人一頭霧水。
但是好在許曉瑜馬上調整好了情緒,臉色沉重的把那塊石頭拍在桌上,發出的聲音把知青們嚇了一跳,她卻聲音嚴肅的開口。
“我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
“這個故事發生在北方一個邊陲小鎮,咱們的北方抗聯部隊和……”
這個故事不長也不短,是許曉瑜在現代看的一個電影,電影背景也合適,她當時看的時候也被電影精美的片段和男女主跨國籍淒美的戀情撼動了,所以講起故事十分動容。
當然她也不是個傻的,並沒有把故事的整體放在男女戀情上麵,而是著重的強調了人民對抗外敵的不易,揭露了敵人的偽善與殘忍,展示了與友國之間患難的情誼,使故事本身更加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