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藝術運動和曲線派的探索(2 / 3)

赫克特.吉瑪德:

1.六人集團最具代表性的人是赫克特.吉瑪德,在設計中大力提倡纏繞花草和曲折藤蔓的運用。

2.在家具、公共設施,皆有表現。

3.在設計早期,能夠兼顧功能與形式的統一,在設計中後期走向極端自然主義,偏離正確探索。

巴黎地鐵站入口設計:

1.六人集團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作品是由赫克特吉瑪德設計的巴黎地鐵站入口。

2.頂棚采用貝殼造型,路燈源於含苞待放的花蕊,所有結構都極力模仿自然形態。

3.專門為路牌而設計的字體,同樣十分經典。整體采用青銅色噴漆。

4.保存至今,受到巴黎市民喜愛,赫克特·吉瑪德因此聲名大振。

二十人小組

1.二十人小組興起於1881年, 是比利時新藝術運動組織。 起源於奧克塔夫·曼斯創辦的具有強烈民主色彩的雜誌《現代藝術》,並以此為基礎團結了一批先進藝術家、設計師和有誌於設計改革的青年。

2.組織了許多藝術展覽, 展出了當時歐洲最前衛藝術家的作品, 例如高更、塞尚,這是比利時現代主義設計發展的開始。

3.推舉亨利·威爾德為領柚, 其設計探素開始由形式主義轉移到實用主義。

4.口號是“人民的藝術”體現知識分子理想主義、實用主義、民主主義相結合的革命情懷。

5.但從根本上講, 他們的設計理念和實踐,並未突破工藝美術運動,並未達到藝術與技術的統一,進而對包豪斯設計學院造成局限性。

6.主張采用自然主義的裝飾構思,特別是曲線式的花草來達到浪漫的設計裝飾效果。

7.同時也受到日本傳統藝術設計的影響。

8.代表人物有亨利·凡·德·威爾德和維克多·霍塔。

亨利·威爾德

地位:

1.亨利·威爾德是20世紀比利時設計師的傑出代表, 是比利時新藝術運動領袖, 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現代設計理論探索的先驅之一 ,他的設計理論和實踐足以載入史冊。1906年創立了魏瑪工藝美術學校(包豪斯前身)。

2.早期在比利時從事新藝術風格相關的室內家具設計工作,後期前往德國,和穆特修斯等人於1907年成立“德意誌工作同盟”,從此開始現代主義設計探索。

設計思想:

1.一個設計總原則:功能性第一。

2.提出了工業和藝術結合最高目標的三個的基本原則:設計結構合理,材料運用準確,工作程序明晰。

3.提倡新技術, 主張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反對純裝飾和純藝術,

4.大量采用裝飾曲線,在他的平麵設計和紡織紋樣中反映的最為充分。

5.局限性:不讚成標準化(後成為和穆特修斯,科隆論戰的焦點)

維克多·霍塔

地位:

1.維克多·霍塔是比利時新藝術運動最著名的建築師之一,主持設計並建造了歐洲第一座全新風格的建築一一塔塞旅館,新藝術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傑出作品之一。

2.代表作品:塔旅館(塔塞旅館)

設計思想:

1.塔塞旅館(1893年)無論是建築外立麵,還是室內設計都體現了高度統一的強烈新藝術風格。欄杆、樓梯、窗戶的設計展示了當時最前衛的藝術風格,一經推出便受到大眾盛譽。

2.最為重大最具革命性的意義在於,創造性的將人們認知中的工業材料——鋼鐵運用到設計之中,巧妙運用鑄鐵受熱融化彎曲的物理特性, 將其重塑並且設計成欄杆,欄杆曲折的造型目的在於暗喻藤蔓纏繞的狀態, 表現其自然主義傾向,以及顯示自然植物的強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