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初夏,南鑼鼓巷街道供銷社。
“同誌,一盒大中華,帶濾嘴的那種。
陳安從中山裝上衣口袋摸出七毛二和香煙票遞過去。
撕開包裝後抽出一根煙叼在嘴裏,推了推鼻梁上特製的平光金絲眼鏡,走到北京軋鋼廠大門對麵的槐樹下,抽出一根火柴,從側麵的磷麵上劃過,就著火苗點燃香煙。
甩了甩,火柴就熄滅了,隨手丟在樹根下。
陳安狠狠的吸了一口香煙,微熱濃醇的煙霧進了肺裏,又從鼻孔噴出兩道白煙,在腦子裏留下陣陣眩暈。
透過逐漸隨風消散的煙霧,看見了槐樹上形如袖珍蝴蝶般的槐花
槐花?
槐花還在素昧蒙麵的秦淮茹肚子裏呢!
陳安這次從海城回來,就是因為收到賈東旭死前的絕筆,意思就一個拉幫套!!!
求陳安看在賈東旭救過他幾次,並且在賈家吃了一年飯的情分上,幫襯著秦淮茹讓賈家老小活下去。
信的最後還特意闡明了,已經和秦淮茹說過給陳安留個後。
想到這裏陳安就一陣煩悶,自己剛穿越過來一個月就要接手賈家這個爛攤子。
可是賈東旭的請求在這個時代是在正常不過的了,喪失勞動力的頂梁柱為了家裏活下去請外援拉幫套那是比比皆是。
原主就是動亂年代特有的小乞丐,十二年前在什刹海摸魚溺水被青年賈東旭救了,並且厚著臉皮在賈家住了一年。
那時候賈家生活也不富裕,養活陳安也是很不容易,可以說賈家對陳安有活命的大恩情,所以賈東旭提出拉幫套也很正常。
後來原主憑借著好相貌、懂禮貌和堅毅的性格被在什刹海一起釣魚的軋鋼廠老司機鄭除寇相中,拜了他為師,跟著他學修車。
十年前,鄭除寇不知道怎麼了突然申請去海城,陳安就隨他一起去了,經過十來年的努力才成為海城紡織廠的正式駕駛員,但是和賈東旭一直有書信聯係。
想到這裏陳安重重的歎了口氣,雖然這一切都是原主的債,但是陳安也有自己的苦衷。
因為在接到信的那一刻起,他就激活了簽到係統。
每日都有簽到獎勵,雖然目前都是基礎的生活物資,比如米麵糧油,果蔬肉食之類的,但是量大啊,每次最低都是十斤起步。
也許在後世看來不算什麼,可這是三年自然災害後的62年啊,這些東西是有錢有票都買不到的。
可是簽到獲得的一切物資都存在係統空間裏取不出來,唯有正式成為四合院的住戶才能徹底激活係統空間,取出簽到獲得的獎品。
最主要的是係統空間裏有前世摩旅時背的旅行包,裏麵可是有剛買的“搖搖領先”以及配套的設備,那東西可以保證自己活的有尊嚴。
故此,陳安絕對不會放棄係統,有係統了養幾個孤兒寡母根本不算什麼。
陳安在海城才費盡心思的疏通關係都未果,最後無奈還是靠著師傅和李懷德的關係才把單位轉到北京軋鋼廠。
聽鄭除寇說他和李懷德的關係很鐵,雖然他提起李懷德就罵,但是依舊信誓旦旦的叮囑陳安,在軋鋼廠遇到麻煩就找李懷德。
六十年代崗位的異地調動很麻煩,軋鋼廠開出同意接受函,海城紡織廠才能開出同意調出函。
陳安交接完工作後,紡織廠又把檔案寄到軋鋼廠後,才給他辦理離職手續,如此一來,陳安才能來軋鋼廠報到,崗位依舊是駕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