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械鬥(1 / 2)

第三十章 械鬥

“王副鄉長傷到了沒有?你還是別進去了,等到公安武警來了再說,這些人現在都像鬥紅了眼的牛,槍炮可是沒長眼睛的,萬一哪頭豬手發癢,再開一槍,打著了人,怎麼辦?”綜治辦幹事周承飛見形勢不妙,忙跑過去撿起擴音話筒,叫著王副鄉長力勸道。

王華聽了,沒再往前走,也沒有理會周承飛的話,默默地站在原地上注視著雙方的山頭。

放眼望去,山田村的山頭上,村民一個個潛伏在石頭旁或樹蔸下,頭上都紮了條白毛巾,虎視眈眈的。這番景象讓人不禁想象出一幅戰爭場景。在壟上村的山頭上,人群更多,散落在兩座起伏連綿的山頭上,他們在每個人的左手臂上紮了一條藍布條。這藍布條似乎是一種標識,也許是為了識別彼此或者是某種信號的象征。

這種紮白毛巾、藍布條的舉動,或許是村民們的一種自衛措施。在這個孤軍奮戰的山村,他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白毛巾可能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們可以起到偽裝的作用,讓村民們更好地隱藏自己。

而藍布條的用途可能更加複雜。它可能是一種內部信號,用於組織村民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或者是一種標識,用於辨別友軍與敵人。也有可能是村民們自發形成的一種集體認同,象征著他們的團結和勇氣。

這個場景中隱藏著許多故事和背後的意義。或許是山田村正麵臨著某種威脅,村民們團結起來進行自我保護。又或者是山田村的人們因為某種原因而變得警覺和謹慎,他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無論如何,這個場景給人的感覺是緊張和戰爭氛圍,同時也透露著村民們的堅韌和勇敢。每個人都在默默承受著不為外人所知的壓力和挑戰,他們用各種方式來應對和生存。這種情景無疑是一個令人深思的題材,可以展開更多的創作和想象。

整個場景就像古時候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時那樣,隻要有一星點火花冒出,一場混戰就會隨即發生,一場慘痛的悲劇就會呈現出來。這些後果,王華想都不敢想,全身都在冒著冷汗,他從心底裏祈禱列祖列宗保佑孫兒,不讓這場悲劇發生,不要讓牢獄之災降臨到孫兒頭上。

王華站在原地靜了靜自己的心情後,才又退回了鄉村幹部的聚集地。他坦誠地跟大家說:兄弟們,這場災難不降臨就好,一降臨的話,我們鄉就全完了。

見王副鄉長消極的樣子,“劉三炮”也站出來勸導:王副鄉長,你也別太心急,是福是禍,誰也躲不過,我們鄉幹部做工作也不能拿命去送,他們兩村人要打要殺,就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樣,我們也沒辦法。

劉大哥,話是可以這麼子講,但我作為一鄉之長,死了哪個村的群眾,我都於心不忍啦。聽劉三炮執意要勸導自己,王副鄉長也講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兩村仍在對峙著,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鄉村幹部或坐或站在一山背處,靜觀其動。在陰沉著臉的天空下,焦急地等待著縣裏能盡快調兵遣將過來。而王副鄉長則在每次的電閃雷鳴時,全身都會抽泣一陣,他既怕下雨,給勸阻工作增加難度,又渴盼著下一場暴雨,把兩村群眾燃燒起來的仇火淋滅。

半個多小時過去後,隻見縣公安局局長帶著幾車公安幹警和武警官兵像抗戰時期部隊出征的陣容趕了過來。王副鄉長的心裏才算鬆了口氣。

高局長,辛苦你們了。王副鄉長領著其他領導迎上去和高局長等人握手。接著,又把這次引發矛盾糾紛的來龍去脈進行了彙報。事情是這樣的:山田村有兩座祖墳葬在壟上村地上,上午山田村民在去掃墓時因為人多心雜,把墳墓周圍的一些水果林砍了,把一些菜地也給毀了。壟上村村民發現後,一氣之下,即把山田村的祖墳也挖了一大半。河源村這帶有句俗話:讓得房,讓得妻,讓不得祖墳地。這樣一反複,兩個村的矛盾火速升溫激化,聽說山田村還有兩位村民被壟下村的鳥槍打傷了。這兩個村曆史以來,就有矛盾糾葛,雙方人口均等,互不服輸。各種械鬥工具就像美國和俄羅斯的軍事競賽一樣,都藏有不少的“家夥”,兩村的社情非常複雜。高局長,你看怎麼辦?王副鄉長一五一十地給高局長彙報著兩村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