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一山,山下一鎮,山為伏,鎮為伏山,鎮有一村,村靠溪,溪名清溪,村也為清溪,
三月初五,立夏。
小鎮不大不小,內是三村,
相比其他兩村,清溪村最為偏僻,處於小鎮最西,村中青壯年沒有,他們或離,或搬。離得,留下妻兒,外出謀生,搬得,拖家帶口,去了鎮中心。時至今日,隻剩下二十三戶人家。這二十多戶老弱婦孺的生活不比外麵的波瀾壯闊,繁華非凡。她們互幫互助,日子也還算過的下去。
今日,天氣是極好,微風隱隱帶著還未到來的燥熱,溪路邊開的正盛的花草在它的吹拂下姚瑤生舞,
卻在此時,一道淩厲的風聲帶過,那開的盛名的花,尖銳的草,齊齊掉落,它們停留在最明豔的時刻,看去,原是一稚童拿著長棍肆意揮舞,他揮的毫無章法,但是明確的對著花草,
正揮的起勁,卻發現前麵不遠處有一壯年看著他,對於壯年他本不是多有驚奇,雖說村裏沒有,但路過的還是會有不少的,但是,這個是直勾勾的看著他的,這不免的讓他有些驚慌,不免得揮舞的手便停了下來,
壯年身著灰白束身裝,頭上,黑白參半的發絲被發帶綁著,手上拿著麻布包裹得長條形狀物,
倆人就隔著一個路口,遙遙相望,一大一小,像是在比試著什麼。
終是稚童沒有耐住性子,轉身想走,壯年卻是開口喊住了他,
“等等,”
稚童看著露出微笑的壯年問道:“幹什麼,”
隨後又想到了什麼又開口:“你是問路嗎?”
壯年見他回應自己,眼中帶著慈愛的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孩子很是敏感,對於從小不見父親的稚童更是如此,他似乎是看出了麵前人眼中的情緒,拿著長棍向著壯年走去。不過對於他的問題稚童有些不明白,撓了撓頭,還是告訴了他,
“我叫周寧。”
“周寧,”壯年輕輕的叫了一遍,看著稚童眼神更是明亮些,隨即又說道:“我剛剛看你那樣子,很像一個拿刀除妖護人的大俠呀。”
壯年的話,似是擊中稚童的心坎,擺了一下架子揮舞手中長棍,
“真的?嘿嘿,我覺得你也是,”
“嗯?哈哈,哈哈哈,”聽到稚童的話壯年笑了,笑得爽朗,笑得力竭,那種感覺,似是把心中鬱氣都給消散不少,
很久笑聲緩緩停下,
“那麼周寧小少俠,我們做個交易如何?”
“什麼?”
壯年指了指稚童手上得木棍,又指了指自己手上得麻布包裹的長條形狀物說道,
“我用我的刀換你的刀,等以後相見,我們在換回來,怎麼樣?”
似是這話震住了稚童,又或是對於真真的器物有所向往,木木的把手上的長棍交換了出去,打開包裹的麻布,看著手中細長的刀愣住了神,這樣的交換像是做夢一般,小小腦瓜思緒紛飛,歡喜,小心翼翼,但似乎又是想到什麼,沮喪,不舍。
在稚童心中這樣的交換及其不對等的,又想換回來,
但
抬頭正欲開口,卻不見那壯年的身影了,
稚童四處張望,最後爬與樹梢,才看到那壯實的背影,隻見他與自己一般某樣,邊走,便劈著路邊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