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討人的綠色裝飾著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微風過處,碧綠的麥浪滾滾,給世間增添了無盡神韻。東方的天空
微微露出些許明亮的氣息,這正是一片祥和之晨!
村子中嫋嫋的炊煙已經升起,雞鳴狗吠聲輕脆婉轉,這些和諧的景象正在預示著一種寧靜的氣氛,顯示出農家那特有的情趣!
這是一個叫彭家店的村子,有2000多人,這樣的村子在黃淮海平原上是十分常見的。
它的曆史可以說幾近久遠,村頭蒼天的古槐、聳立的石碑、斑駁的石橋,一切都見證了彭家店村的滄桑繁盛,而村中那些標語和一些通信電力設施卻又在描述著彭家店村的現代氣息。
是啊,改革開放確實使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啊!
這便是九十年代初期的彭家店村,一切的規律仍在進行著,曆史也正在順應著時代發展的方向。
施德林家住在一處幹淨平整的農家小院中,雖說是四間青磚瓦房,也怪幹淨平整。
但是仍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這戶人家仍有一種貧窮的氣息,雖說己經改革開放,但或許是改革的春風未能吹進施家,仍讓這個家有一些特別的拮據。
已是早上,這時的施德林正準備收拾一些棉花去城裏賣,生活的負擔讓這個快要年過半百的漢子遭受了太多的辛酸與坎坷,他從來都不說什麼,他認為這就是命。
但他心裏也始終有一個夢想,他要改變家中及村裏的麵貌,讓這個太過偏僻貧窮的村子走向富裕與光明!
可此時呢?自己家還沒有真正脫貧致富呢,何日幫別人致富呢?他在心裏盤算著。
幸好這些年來妻子趙愛蘭也怪嫻慧,事事都讓著他,沒有嫌棄過他的窮困與無能。
三個兒女都算康健,大兒子過早地輟學了,這陣子去南方闖蕩去了。
這時的二女兒還正在上初三,這個活潑可愛的女孩子一直都是施德林夫婦的心頭肉,女兒樂觀天真的歡笑才不致讓這個家缺乏快樂!
小兒子敬濱這時也已經上了初一,為了兩個兒女的上學問題,施德林夫婦也時常提不起笑容,家中兩個孩子上學隻靠大兒子每月在工地上的工資、夫婦二人靠家中的四畝薄地來維持生活。
生活依然過得緊巴巴的,幾年前,德林的一次胃上的手術使得家裏更是拮據,現在還有幾千多元的外債呢!
這不,施德林這天起了個大早,想把家中貯存的棉花賣掉一些,兩個孩子又嚷著要交學費呢!
“德林,收拾好了嗎?就那個黃色塑料袋裝的,那裏麵的棉花比較好,能賣個好價錢!”趙愛蘭正在廚房裏忙活,顯然感覺到丈夫的磨蹭了。
“好了!好了!我收拾好了。”施德林聞聲而和。
趕快吃飯吧!吃了飯早去早回!”愛蘭說道,“順便上李樹窪集上看看敬濱海、敬雯,倆孩子走了兩個星期了,還怪想哩!”
“那行啊!正好老陳的拖拉機進城呢,我順便搭趟車,還能省點路費哩!”施德林邊吃邊說,嘴角上露出一絲笑意。
“那敢情好!”愛蘭說道,“哎你快吃啊!我還要洗衣服呢!路上小心點!”
“中!”施德林對著老婆嘿嘿一笑。
陽光已經普照大地,明媚的春光灑滿了整個世界,施德林在太陽暖暖的照耀下很快就到了城裏。
這是一個叫商川的小縣,幾條柏油路,幾棟高樓,就構成了這個小城的基本框架。施德林不多時就找到了棉花收購處,經過討價還價,施德林最後賣得了幾百元錢。他琢磨著倆孩子的學費需要一二百元,還剩下一二百元可以先存起來,找個活計先應付著。他一直在琢磨錢的事, 這年頭用錢的地方很多,他不得不從心裏對錢有長遠打算。
好長時間沒進城裏了,他在城裏閑轉了半天,就想著去看看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