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未命名草稿(1 / 1)

靜學齋以靜鳴湖為界,分為南苑和北苑。

南苑有當世大儒沈韞為西席,另有因傷退伍的軍中老將孫鋒為武教,因而顧府的三位公子文武皆通。

顧府的姑娘們則在北苑學習琴棋書畫,禮儀規矩,女紅刺繡,另有身手不凡的葉姑姑在此任教。

安薏正努力磕磕巴巴的彈著琴,不經意間看到母親身邊的大丫鬟玉環走了進來。

同先生告罪一聲,玉環匆匆來到長姐身側,壓低聲音說了幾句。

安菱麵露詫異,卻也不過一瞬,平靜起身同先生行了一禮,言之母親王氏有事尋她,遂告退而去。

安薏望著長姐離去的背影,同站在角落裏的南煙使了個眼色,見她悄悄退了出去,這才定了定心神,接著彈起了琴。

顧府的姑娘一般要過了十歲生辰,才獨居一院,不過養在王氏膝下的安菱,安萱和安薏卻早早搬離了正院的廂房,如今安薏居住在與正院相連的姝雩堂。

安薏以要清淨練字為由,將丫鬟們都打發出去了,隻留南煙在房中磨墨,尤媽媽也去小廚房盯著晚膳了。

南煙是顧府的家生子,祖上三代都在顧府當差,人又生的機靈嘴甜,在顧府人緣很是不錯,打聽消息頗為靈通。

都不必八姑娘開口,南煙就把她打聽來的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京城的太夫人派人送信回來了,與大姑娘定親的何家,近些日子與六皇子走得十分親近,聽聞有意將嫡長女許配給六皇子,若是何家真能出一位皇子妃,對大姑娘來說也是好事。”

安薏在心中直搖頭,長姐顧安菱與何子義的婚約是伯父先動了念頭,和父親商議過後訂下的,母親王氏也是頗為滿意。

隻是如今這樁婚約到底會不會履行,卻難說了。

何家是京城的老牌世家,不過在前朝一直不受重用,如今因為早早向當今投了誠,被受封為華德侯。

何子義是華德侯的嫡長子,少年老成,處變不驚,又頗有才學,不過十六就被舉薦為官,任從六品的侍學,伴陛下讀書,也算是天子近臣。

當今皇後魏氏是陛下的發妻,先後生有元慧公主,蘭卿公主,三皇子李德鈺和六皇子李德嘉,不論是看在夫妻情義上,還是看在皇嗣的份上,陛下都給了她足夠的尊重與榮耀。

魏家原本不過是安陽府的尋常鄉紳,忽然一躍居於九大世家之列,若說其中沒有陛下的扶持,怕是沒人會信的。

安陽府與南陽府比鄰而居,魏家謀求發展,勢必會影響到顧家,祖父顧忌魏家是主公的嶽家,一直多加忍讓。

奈何魏家一朝得勢,行事失了分寸,對顧家子弟多有挑釁,即便祖父對族人們再三叮囑,還是鬧出了亂子。

皇後長兄的庶子,在一次宴會上,看上了顧家三老太爺的嫡孫女,卻揚言對方隻配為妾。

不巧被她的親兄長聽了個分明,兩邊人馬鬧將起來,混亂中那庶子不知被誰推了一把,頭磕在了旁邊的假山上,當場就斷了氣。

陛下權衡再三,派三老太爺的嫡孫去戰場上戴罪立功,可即便有顧家親衛的保護,他還是戰死沙場了。

為了安撫顧家,陛下親自做媒,將三老太爺的那個嫡孫女許配給了自己弟弟的嫡次子,成了如今英親王的兒媳。

自此,魏家和顧家隻維持著表麵的平和,內裏卻是實實在在結下了梁子。

這段往事,何家並非不知,但還是與魏皇後所出的六皇子過從甚密,甚至想讓何家出一位六皇子妃。

祖母這封信意在提醒母親,說不得何家什麼時候就會為了表忠心,上門來退親,還是要早做準備,以免措手不及。

事關終身大事,安薏原以為長姐這幾日怕是無心求學,不料第二日就在北苑見到了她,賬本中的錯處,還是一處也瞞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