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哈迷蚩來汴梁催糧(1 / 2)

嚴啟航無法,隻好憑著記憶,畫了一把現代手槍的樣子,對李侍郎等人解釋了一番,鐵筒是用來裝火藥和子彈的,槍柄是用來握在手裏的,還有上麵要裝打火石和火絨。

李侍郎看完後說道:“這不就是大炮改小了嘛,把放在地上的改到放在手裏而已!”

嚴啟航也不太明白這二者的具體區別,隻好說:“差不多吧,就是這個意思。你們在造的時候要記得,這個鐵筒可要結實啊,千萬別用不了幾下子就炸膛,那就不是殺人而是自殺了!”

李侍郎點頭道:“知道了這東西是做什麼用的那就好辦了,咱們這廣備攻城作別的沒有,能工巧匠要多少有多少。”

嚴啟航說道:“這種火槍我要四萬支,嗯……不,要八萬支,嗯……八萬支還是不夠,幹脆造二十萬支吧。”

李侍郎吃驚道:“二十萬支?大將軍您有那麼多兵嗎?”

嚴啟航看了看他道:“現在沒有,可誰能擔保以後就沒有了。二十萬支我還嫌少呢,我有多少兵是我的事,你隻管造槍就好,別問別的,明白不明白?”

李侍郎立時知道說了不該說的話,忙道:“是是,下官明白了,下官一定做好份內的事,請大將軍放心。”

嚴啟航鼓勵道:“好好幹,我不會虧待了你們的。”

大小官員一起躬身施禮道:“大將軍放心,您給了這麼多賞賜,大家能不全力報答嗎!”

嚴啟航心道:“說得對,這汴梁城裏當官的被我敲了個遍,唯獨放過了你們這裏,還大撒金錢,為的是啥?還不就為了讓你們好好給我做火槍。”他又勉勵了幾句便打馬回皇宮去了。

嚴啟航不知道宋朝在中國的曆史上僅僅是使用火藥的奠基時期,別說火槍就是火銃都還沒出現,那時人們還不知道用金屬做發射管製成火槍火銃,鐵火炮已經是這個時代發展的極限了。要是嚴啟航知道這點,一定會叫自己為“火槍之父”。

可是,但是,可但是,這世上有那麼容易的事嗎!!!

此後的日子裏,嚴啟航加緊訓練契丹兵將,他不懂兵法,但他肯學,而且他從不表現出來自己不懂兵法,無論手下將官提出什麼建議,他都會假裝思考一番,然後才說:“你的建議不錯,和我想的一樣,就這樣辦吧!”他的表情非常逼真,讓手下的人都以為他身經百戰,是個打仗打出來的將軍。契丹軍中的將領十分能幹,讓嚴啟航很放心,隻要手下的將軍們不是貪生怕死之徒,打起仗來百戰百勝,那麼他這位嚴大將軍的性命便可無憂,貪生照常,怕死可就不必了。

至於士兵方麵,契丹士兵本就勇猛異常,比之女真兵並不差多少,遼國之所以滅亡,與遼國朝廷的官吏腐敗無能有很大的關係,這點倒是和現在的北宋亡國有點相似。

對於自己的軍隊,嚴啟航自是出手大方,餉銀給得十足,夥食更是天天翻新,器械裝備要多精就有多精,契丹兵將們又可從勒索富戶中得到額外的好處,自然對這位嚴大將軍心存感激,誓死報效。

這時汴梁城裏還有一些宋國的敗兵,嚴啟航把這些敗兵進行了整編,讓自己的驃騎軍親信做了軍官,這些敗兵打野戰差勁,但守城還算馬馬虎虎。

為了讓自己擁有一支炮兵部隊,嚴啟航又從汴梁的鐵匠和火藥匠的家屬中招兵,建立了一支五千餘人的炮兵部隊,這些兵從小接觸鐵器或火藥,平常打仗用,緊急時刻還可以自己生產這些東西。

金宋前線上捷報連連,不僅完顏宗望在兩湖地區大打勝仗,就連完顏宗翰也挫敗了南宋軍隊的主力,兵鋒直逼臨安。

完顏宗望打了勝仗,軍隊士氣高漲,對於滅掉南宋充滿信心,可完顏宗翰就不同了,他雖打了勝仗,軍隊的士氣卻日益低落。原來,現在正是春荒時節,田地裏青黃不接。在南宋的地麵上,隻要金兵一到,農民們便背井離鄉地逃難,什麼吃的東西都不留下,完顏宗翰的軍隊到處找不到糧食,餓著肚子打仗,士兵們的士氣要還能高得起來,那倒是奇了!

完顏宗翰向留守汴梁的嚴啟航寫了好幾封催糧的書信,可嚴啟航置之不理,全當沒這回事。無可奈何之下,完顏宗翰隻好暫停進攻,派人回來押送軍糧。

完顏宗翰為了糧食急得頭頂冒煙,嚴啟航卻為此向香寧公主表功,說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幫助自己那個在臨安的大舅子,拖延完顏宗翰進軍的時間,好讓趙構做好充分的抗敵準備。香寧公主見他這麼賣力地討好自己,當然對他更是溫柔體貼,樂得嚴啟航如登仙境,每天飄飄然不知身在何處。

前線打得熱火朝天,嚴啟航在汴梁城裏卻是逍遙快樂,直到過了多日後,隨著完顏宗翰的催糧官的到來,才讓這位嚴大將軍想起來現在還是戰爭歲月。這次前線回來的催糧官不是別人,正是哈迷蚩這個狗頭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