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別逗了》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最近看了很多女生不能虧待自己啊、人生短短幾十年喜歡的就要買、精致的豬豬女孩怎麼能沒這個口紅色號、年輕女孩怎麼能沒有奢侈品、這麼流行的東西必須人手一個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會在一些互聯網或者宣傳海報上看到一些要買買買的廣告,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對於金錢的存在一些偏差。例如在網上經常能看到年入百萬的甚至年入千萬都很正常,一些個別行業偷漏稅都是以億為單位,而且見多了就覺得1個億也不多的錯覺。

哪怕我們知道這些離我們很遙遠,可是很多人慢慢的就提高了自己的眼光,例如一個男生月入不過萬就很不可思議,30歲沒房沒車就是沒有未來,必須是一表人才且溫柔體貼,有房有車又有顏,月入起碼萬以上才能配的上自己,可是我們卻忘了看看自己,看看局勢。

2021年平均工資出來後有多少城市平均月入過萬了?除去頂尖的20%和底層的20%還有幾個城市?我記得看過一篇報道,隻有北上廣深平均月入過萬了,其他都沒有,甚至有些二三線平均7000的都不多,那是什麼讓我們覺得掙五六千的人是沒有出息的呢?為什麼周圍的信息一直提醒我們一定要對自己好,護膚品要用最好的,鞋子要穿最流行的,用的一定要用好的,衣服一定要穿最流行最酷的,但確很少又聲音提醒我們存錢呢?因為存錢是違背人的本能的,人都是貪圖享受的,那些提醒我們要對自己好的聲音剛好給了我們理由,讓我們都隨性的買買買,買到開心。可那都是什麼人呢?95%以上都是商家,各種宣傳語各種誘導,我們應該要思考下,你買東西到底是為了什麼?是買東西的時侯那個東西讓你覺得酷,還是在同齡人都在還花唄的時候你存錢買了車酷?是人家有奢侈品你都有能力買房了酷?是人家有一給奢侈品包的時候而你隻有存款的時候是她酷?

說這些不是讓大家不消費,隻是要告訴大家不能也不要提前消費,要理性消費,開源節流。很多你認為的都是商家想讓你認為的,一個上萬的包真的讓你變成潮流人士或者上流社會的人上人了嗎?不是你擁有什麼你就變成了什麼人,而是什麼人擁有了什麼,有錢人普遍有的東西而普通人一般無法擁有的東西取了個奢侈品的名字,普通人實在夠不上奢侈品,所以資本主義整出了一個輕奢,什麼是輕奢呢?就是普通人咬咬牙能夠到的東西,這樣你夠不到奢侈品夠到一個輕奢也算是自己向上走了一大步了吧?可是這是誰定義的呢?最後得利的是誰呢?你每個月還款的痛苦誰告訴你怎麼辦呢?那麼時候就想辦法要賺快錢了,例如網上讓你如何快速月入過萬,如何變得有魅力,如何變成帶貨達人,如何理財等等類型,網上售課的千千萬萬總有一個適合你,那給你賣課的這些人月入過萬了嗎?怎麼月入過萬的?當然靠你們想快速賺錢。那些真正有錢的人哪有時間給你出課?越有錢的越不會炫耀,你對暴發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況且那些廣東穿著大褲衩踩著人字拖的人是窮?那麼有錢別人不還是在過大眾眼裏普通人的日子?

真正想讓自己變好的隻有提升自己,節流,存錢,提高自己的人力成本自然就慢慢的好起來了,上學的好好學習有個好學曆,起步就是另一個階段,工作的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讓自己做到不隨時能被替代,自然有升職加薪的那一刻,跳槽都有底氣!你的技術你的能力永遠都是你自己的,消費也還是要消費,隻是不能超前消費不能沒有計劃的消費,做好每個月的存錢計劃,從少到多,存進去就不要動,慢慢的你看著餘額裏麵的數字增長你會發現這比無用的消費帶來的快樂要大的多的多,另外告訴大家有數據顯示90%的90後已經偷偷加入存錢大軍了,人家理財的都會告訴你第一步是先存錢,然後才是用不著的一些零頭是理財去試錯,你還不存錢嗎?看到過一句話說的是:“什麼會隨波逐流?答案是樹葉、垃圾等,因為那些都是死去的東西它們沒有了生機”。所以我們要活出自我,有最清晰的判斷,有最明確的目標,而不是隨大流,我們永遠都要是酷酷的自己,不是白廋美、不是名媛,我們隻是我們自己,學會欣賞自己的那一刻我們就是最美最酷的,我們會慢慢享受我們的生活,不去聽外麵嘈雜的聲音,在你努力存錢的路上,你的天就已經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