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對植物生存生長不利的各種環境因素的總稱。逆境的種類可分為生物逆境、理化逆境等類型。
脅變:植物體受到脅迫後產生的相應變化,這種變化可表現在形態上和生理生化變化兩個方麵。據脅變的程度大小可分為彈性脅變和塑性脅變,前者指解除脅迫後又能複原,而後者則不能。
抗性
禦逆性
植物的抗逆性:植物在長期係統發育中逐漸形成的對逆境的適應和抵抗能力.
耐逆性:植物組織雖經受逆境對它的影響,但它可以通過代謝反應阻止、降低或者修複由逆境造成的損傷,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抗逆鍛煉:植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反應是逐步形成的,這一形成過程,叫做抗性鍛煉。
滲透調節:通過提高細胞液濃度、降低滲透勢表現出的調節作用。
逆境蛋白:由逆境因素如高溫、低溫、幹旱、病原菌、化學物質、缺氧、紫外線等所誘導植物體形成的新的蛋白質(酶)。
熱激蛋白:hsp 是生物受高溫刺激後,大量表達的一類蛋白,存在於胞質,溶膠,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大多具有分子伴侶作用
交叉適應:植物經曆了某種逆境後,能提高對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這種對不良環境之間的相互適應作用,稱為植物的\\\"交叉適應\\\".
冷害:冰點以上低溫對植物的危害。冷害主要由低溫引起生物膜的膜相變與膜透性改變,造成新陳代謝紊亂引起的。
凍害:冰點以下低溫對植物的危害。凍害主要由細胞間或細胞內發生結冰、生物膜和蛋白質結構被破壞引起的。
旱害:水分不足對植物造成的傷害
大氣幹旱:空氣過度幹燥,相對濕度過低,使植物的蒸騰作用過強,根係吸水補償不了失水,使植物體發生水分虧缺的現象。土壤幹旱:因土壤中沒有或隻有少量的有效水,影響植物吸水,使植物體內水分虧缺引起永久萎蔫的現象。
生理幹旱:由於土溫過低、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或積累有毒物質等原因,妨礙根係吸水,造成植物體內水分虧缺的現象。
鹽堿土:鹽類以NaCl和Na2SO4為主的土壤稱為鹽土,鹽類以Na2CO3和NaHCO3為主的土壤稱為堿土,鹽土中如含有一定量的堿土,這種鹽土則被稱為鹽堿土。
植保素: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後產生的一類對病原菌有毒的物質。植保素大多是一些異類黃酮和萜類物質。
膜脂相變:膜脂相變是指膜脂在一定條件下的物相變化,也就是液晶相-凝膠相或液晶相-液相的相互轉變.這主要是由溫度變化引起的.
膜脂過氧化作用:指生物膜中不飽和脂肪酸在自由基誘發下發生的過氧化反應,其結果不僅使膜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引起膜流動性下降以致膜相分離和膜通透性增大,膜的正常功能破壞,而且膜脂過氧化物MDA等也能直接對細胞起毒害作用.
避逆性:植物通過各種方式,設置某種屏障,從而避開或減小逆境對植物組織施加的影響,植物無需在能量或代謝上對逆境產生相應的反應,叫做避逆性。
分子伴侶:是一類在細胞中,幫助其他多肽鏈折疊或解折疊,組裝或分解的蛋白質
LEA蛋白:
HSP:熱激蛋白
PRO:
交叉適應有哪些特點?
(1)多種保護酶的參與,如超氧化物歧化酶、穀胱甘肽還原酶、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都參與植物的抗性反應。(2)多種逆境條件下植物體內的脫落酸、乙烯等激素含量都增加,從而提高對多種逆境的抵抗能力。(3)產生逆境蛋白,一種逆境可使植物產生多種逆境蛋白,多種逆境可使植物產生同樣的逆境蛋白,如缺氧、水分脅迫、鹽、脫落酸、亞砷酸鹽和鎘等都能誘導HSPs的合成,多種病原菌、乙烯、乙酰水楊酸、幾丁質等都能誘導病原相關蛋白的合成。(4)在多種逆境條件下,植物都會積累脯氨酸等滲透調節物質,通過滲透調節作用來提高對逆境的抵抗能力。(5)在多種逆境條件下生物膜的結構和透性發生相似的變化,多種膜保護物質可能發生類似的反應,使細胞內自由基的產生和清除達到動態平衡。(6)在一種逆境下植物生長受到抑製,各種代謝發生相應變化,從而減弱了對脅迫條件的敏感性,故對另一種脅迫可能導致的危害有了更大的適應性。
★12.呼吸作用與植物抗病
患病植株呼吸大大加強,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1)酶與底物的隔離被打斷,底物直接被氧化,呼吸加強。(2)患病部位集中了大量糖分,呼吸底物增多。(3)呼吸途徑發生改變,糖酵解-三羧酸循環減弱,磷酸戊糖途徑加強,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活性升高。(4)病原微生物本身具有強烈的呼吸。由於氧化磷酸化解偶聯,患病部位溫度升高。